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在這個時候,唐朝確立了對河中昭武九姓,以及周圍國家如吐火羅,骨碌國的(羈縻)統治。大唐在西域也安寧了幾年。不過唐也沒閒著,跑到東邊去打百濟和高句麗去了,並在667年攻滅高句麗,完成了幾代人的心願,全國鼓舞。但太平日子沒過幾天,吐蕃二號反叛又跳出來搗亂了。

唐與吐蕃大約在670年爆發了全面戰爭,在此後的30年間,雙方爆發多場大戰。客觀的來說,唐朝被打得很慘,第一次長時間吃虧。在這之前,唐朝只在渭水之盟的時候吃過癟,其他時間都是壓著對手打的,太宗徵高句麗雖然失敗,但也沒吃什麼虧,10多年後,唐更是一舉滅亡了高句麗。只有這回,多次吃虧,直到30年後才在女皇手裡找回了場子。之前與吐蕃的交手都是勝多敗少,吐蕃甚至有記載,559年烏海大戰,吐蕃八萬敗於蘇定方的一千,而且主將戰死(也有人說是八萬戶,還有說是八萬戶最後剩下一千,但總之他們自己記載是大敗),怎麼十年後,唐軍就不行了呢?我個人認為原因有幾點。(1)唐朝這些年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起了輕敵之心(如果大非川之戰薛仁貴率先鋒輕裝輕進,結果被人以多打少大敗);(2)吐蕃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我想打你隨便打,你要打我得爬坡,道路難行。(3)那個時候吐蕃確實處於強盛期。

5;下面列舉這些年雙方的交鋒。

(1),趁唐朝用兵於西禿,高句麗之際吐蕃攻佔大小勃律,打通蔥嶺道路,並於663年吞併唐朝屬國吐谷渾;(2),670年攻陷西域十八羈縻州,又聯合于闐攻陷龜茲的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唐被迫罷安西四鎮;(3)唐朝的反擊,大非川之戰,薛仁貴領兵五萬,長驅直入,準備一路打到邏娑(拉薩),結果薛輕敵冒進,此次遠征唐朝慘敗;(4)同年,大非川之役後,吐蕃乘勢攻陷了唐安西都護府治所龜茲,佔領安西四鎮大部分治地;(5)675年安西四鎮復歸於唐;(6)678年,唐與吐蕃青海之戰,吐蕃誘敵退走,唐軍繼續深入,大敗,損失慘重;(7)同年,青海之後安西四鎮再被吐蕃攻佔;(8)679年唐軍光復安西四鎮;(9)680年,吐蕃軍進攻河源(今青海省東部),被唐將黑齒常之率軍擊退,黑齒常之經略河源,戰守有備;(10)681年,吐蕃論贊婆率軍3萬屯良非川,被黑齒常之率3000騎兵打敗,吐蕃深畏黑齒常之;(11)682年,吐蕃入寇河源軍,軍使婁師德將兵擊之於白水澗,八戰八捷,吐蕃大敗;(12)684年武則天廢中宗立睿宗,自己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徐敬業聚10萬眾反武,被武則天派兵30萬剿滅;(13)686年一直到690年,武則天大開高密之風,任用酷吏,對國家進行清洗,689年青海邊關大將黑齒常之被周興等誣告謀反,下獄被害死,唐自毀長城;(14)687-689年武后專心對內清洗,放鬆對外,削減安西的防務。吐蕃趁機進佔安西四鎮;(15)689年,西域寅識迦河之戰,李武政權交替期間,昔日大將要麼老死,要麼獲罪被流放,要麼被害死,武則天無將可用,用了個庸才,此戰唐朝完敗,損失十多萬大軍。此戰後,唐朝被迫放棄安西四鎮,唐勢力幾乎撤出西域範圍。

總結:最開始,吐蕃入侵,唐覺得自己很牛,於是跑到吐蕃的地盤上征討吐蕃,結果幾次打敗。然後唐朝學乖了,在邊界守備,吐蕃來一次,就打敗吐蕃一次,打得吐蕃沒脾氣。再然後唐朝內亂,權力交替,內部清洗,名將隕落,實力大損,吐蕃進佔唐朝疆域。最後雙方爆發決戰,唐朝完敗,慘敗,放棄安西四鎮,退出西域。

6,這段時間,其他勢力當然也沒閒著,概括起來就是兩件事,(1)在太宗時就被消滅的**後代造反了,建立了後**,這裡我簡稱後禿,並不停劫掠,騷擾唐朝;(2)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