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童白叟、漁夫樵子皆知其名,真乃當世英雄也。汝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為王,雖造福一方,但名不正,言不順,吾豈能令子投汝。”
我聽了心中啞然失笑,果然如歷史記載的一樣,徐母果然是臭脾氣,只不過是將發脾氣的物件由曹操改成我而已。好在我比曹操仁德、寬宏許多,徐母對我所說還算是客氣,比對曹操所說的好上許多。
程昱見徐母不應,恐我怒發,急道:“大王勿要動怒,今徐母欲以言語激怒大王,以求死也。其若死,大王一則落下欺凌婦幼之惡名,二則徐庶必死心塌地歸服劉備也。”我笑道:“仲德,我等多年不在一起,汝對孤還是不甚瞭解。孤並未動怒,反而覺得老母之言有理耳。然則其理只是小義,卻未得大義也。”
此言一出,不僅程昱愕然,徐母也是愕然。徐母道:“久聞大王能從善如流,胸襟廣闊,今日一見果然如此,老身佩服。然則老身平日頗讀些詩書,公言吾只知小義,不知大義,吾實不服也,請試言之。”
我笑了笑,揮手屏退左右,只留程昱在此。緩緩道:“當今天下,時逢亂世,百姓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應天順命,必會出一明主,結束此亂世,以救萬民耳。老母以為然否?”徐母道:“甚善!”
我接著道:“老母可能不知,在前二十年前,孤就料言天下有三人之才學可與孤相敵耳。第一便是曹操孟德,其統兵作戰,頗有謀略,且勝不驕、敗不餒,為當世一等一的英雄也。然吾早洞悉其弱點耳。其為人過於殘暴,有失天下民眾之心,且其為人疑心病過重,宜為智者所乘。故其最終為所敗。可見孤所言非虛耳。江東孫氏,一門英豪,我亦早有察覺。然則其不論何人主政,皆不可一統天下,以定中原耳。老母以為為何?”
老母道:“孫權坐領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兵精糧足,猛將如雲,焉知不能一統天下耶?”我大笑道:“我說老母知大義有限矣。江東門閥眾多,保守之習甚濃,皆只是惟願保家而不知進取、不善進取者也。故不論何人主政,皆會受限於門閥以致無力逐鹿中原。最終充其量不過一割據諸侯耳,遲早為他人所滅。如果能能破除門閥影響,打擊士族保守習氣,勵精圖治,重用北方賢德之士,若可奮力一搏耳。但以目前孤對孫權等人瞭解看,其才必不能達此地步矣。老母以為然乎。”
徐母聞言,半晌無言,額頭冷汗冒出,良久回言道:“大王之言甚是有理,老身並未看到如此深遠之內幕,大王之眼光果然厲害。”好嗎,不給你點厲害瞧瞧,你還真不能我當盤菜啊。現在言語都客氣許多。
我接著道:“適才老母言劉備種種善處,甚惜老母又錯矣!”徐母愕然道:“何錯之有?”我笑道:“老母以為劉備乃天下英雄,必能一統天下耳。只是可惜劉備雖有賢名卻有幾大弱點孤瞭如指掌,其能力再大,亦飛不出孤掌心矣,遲耳必為孤所擒也。”徐母道:“願聞其詳。”
我笑曰:“劉備昔年未得諸葛亮之前,先後投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皆不克終,不是奪其主位,便是叛其主而走,可見其雖口稱仁義,其實亦乃功利之徒,惜天下人為之所矇蔽耳。當然孤亦奪劉璋之位,可能不會比其高尚些。但孤從不諱言於此,至少比那些口稱仁義,實甚奸詐之徒坦蕩些吧。此劉備其一假仁義之弱點也。其二劉備未得諸葛亮前,狼奔兀突,奔走天下,幾無容身之所,可見其才能有限,空有其名,無有其實耳。而孤與曹操及江東孫氏父子三雄之基業,哪位不是一槍一刀血戰而來的。此其二劉備徒有虛名,實乃無能之徒耳。其三劉備麾下只有一州之地,謀臣一兩人,名將三四人,而吾據有中原、巴蜀,麾下可謂謀臣如雨,名將如雲,如文有:郭嘉、賈詡、荀彧、荀攸、劉曄、戲志才、田豐、沮授,仲德。武有:趙雲、馬超、典韋、高順、太史慈、張遼、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