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頁

皇帝心情終於明媚起來:「小謝,聽你這口氣,那,動河北這幫混蛋,你有信心嗎?」

和老師的問的如出一轍。

謝珣道:「沒有。」

皇帝立刻很不高興:「難道,朕最信任的兩個宰相,都不支援朕收拾河北嗎?」

謝珣捧起茶,品鑑似的呷了兩口:「陛下,老師和我一向都認為要想重振國家法紀,就一定要收拾跋扈的藩鎮們。沒有信心,不代表不想,大河之北,虎踞龍盤,遠非西川浙江能比,陛下拿西川浙西先練手好了,給天下明確態度,那就是朝廷絕不姑息藩鎮,至於河北要怎麼收拾,是個過程,朝廷需要一個機會來和河北角力。但朝廷的軍隊,要怎麼打贏那些驕兵悍將,是個問題。」

他看向魚輔國時,魚輔國也在看他,謝珣很冷淡,調開目光:「李懷仁一事,用的是巧計,利用的是此人自大無知。但如若陛下再下旨,卓金還不入朝,那就是要反了。他這相當於給其他節度使探路,陛下。」

「老奴願為聖人排憂解難。」魚輔國聲音比謝珣洪亮,人乾淨,越是混出頭的閹人越在意這些,儀容修飾的比相公們還講究。

「中貴人不懂行軍打仗,若想監軍,只會壞事。」謝珣毫不留情面戳穿他。

魚輔國被這話一嗆,竟沒發怒的意思,道:「老奴讀過兵書。」

皇帝這個時候不得不出來打哈哈:「小謝啊,永安公主給我回了信,她替骨咄求個情。那些馬匹呢,公主和回紇的可汗談妥了,就按長安正常的市價來,也不強求朝廷都要。不過,骨咄畢竟是回紇使的首領,死在長安,未免拂了可汗的面子,人也被你打了個半死,讓他回去吧。」

「既然公主出面斡旋,為大局計,臣會放了他。」謝珣答了個標準官腔。

魚輔國笑眯眯地睨著他:小狐狸,你仗著你爹和公主的私交把她搬出來,既威懾了回紇,又落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心眼當真是比馬蜂窩還多。

「太子殿下來給陛下請安。」外頭小黃門稟告。

皇帝面上不鹹不淡,不冷不熱:「什麼時辰,太子來請什麼安?」

小黃門噤聲,不敢應話,但他分明記得很清楚,上一回,在含涼殿,皇帝責罵太子不孝,一天到晚不見鬼影。太子跟王八似的縮在東宮,一驚一乍,嚇也要被他強勢的老子嚇成傻缺了。

「算了,你讓太子進來。」皇帝擺手。

一直不吭聲的中書舍人和謝珣同時起身告退,出了殿門,看見穿戴齊全隆重到滑稽的太子,謝珣向十八歲的少年一拱手:

「臣見過殿下。」

太子沖皇帝的兩名重臣露出個不遠不近的笑意,點點頭,抬腳進去了。

殿下的臉色蒼白,像病人,這不是國家的福分。中書舍人在心裡默默想,和謝珣不約而同對視一眼,彼此默契,謝珣難得主動找話:

「我聽說您的大公子很有才幹,飽讀經書,尤精《漢書》《左傳》,胸懷大志,但因不喜科考遲遲不出來做官,是這樣嗎?」

中書舍人的父親在先帝朝為御史大夫,彼時,首相文抱玉是他的副手御史中丞,臺中風氣強貞,為一時佳話。

中書舍人自己就是門蔭入仕,不過仕途坎坷,聖人繼位,才將他從地方召回,做了近臣,起草制誥,參議表章。

「謝相公過譽了,犬子不才,人又桀驁不馴,不入宦海也好免得得罪人。」中書舍人很謙虛。

謝珣道:「那正好,到御史臺來,卿要是放心,交給我□□。」

中書舍人有些為難:「不歷州縣,難能入臺,承蒙臺主青眼相看,但只怕不易行。」

御史臺用人不經吏部的手,即便經了,文抱玉兼管吏部、戶部,謝臺主想用誰,是極輕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