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傳你們一套太極劍。”張三丰說道,隨後抽劍在手,左手持劍,右手捏個劍訣,雙手成環,緩緩抬起,這起手式一展,跟著三環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攔掃、右攔掃…… 一招招的演將下來,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針”,雙手同時畫圓,覆成第五十四式“持劍歸原”。 項南知道,太極劍最重要的不是招式,而是意境。要領悟“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才算是學會了這門劍法。 若是隻學招式的話,就淪為下乘了。 因此他認真觀摩著,用心體味太極劍的奧妙。 而武當六俠則並不知道這門劍法的妙處,還在瞪大眼睛,仔細地記著它的劍招。 張三丰一路劍法使完,開口問道,“你們都看清楚了沒有?” 項南點頭道:“看清楚了。” 張三丰道:“都記得了沒有?” “全都忘了。”項南點頭道。 “很好,咱們再試試。”張三丰喜道。 “啊?!”武當六俠卻都有些不明白。 項南看了一遍之後,居然把劍招都忘了,但師父為何反而更高興呢? 項南隨即抽劍在手,跟張三丰較量起來。 兩人都已悟到太極劍“劍在神先,綿綿不絕”的境界,因此交起手來,全都是以意御劍。不拘泥於任何招式、任何變化,隨意施展。 看得武當六俠都不禁撓頭。 因為不只項南,就連張三丰所用的招式,都不是他剛才傳授的。 而且這等劍法,看起來真的是平平無奇,就是在一個勁兒的畫圈。說有招式,又沒招式。說沒招式,又有招式。 總之,大逆常理,是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實在晦澀難解。 …… 項南使太極拳,跟張三丰鬥了一千招,仍是不分勝負。 兩人都是大宗師級別的高手,都已達到隨心所欲、無往不利的境界。任意招式、任意變化,基本都瞭然於胸。 因此,要分出勝負,還真是不容易。 項南見狀,忽然一笑,曲指一張,滄浪一聲,又吸來一把寶劍,隨後一心二用,雙手互博,以兩把寶劍鬥張三丰。 他右劍使太極劍法,繼續跟張三丰畫圈。左劍使獨孤劍法,專刺張三丰的破綻。 其實,雙劍劍法在江湖上並不罕見,會雙劍劍法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使用雙劍的人,基本做不到一心二用,因此他們雖使雙劍,但使的招數仍是一招。 可項南卻不同,他能分心二用,左右互搏。 右手劍的劍招跟左手劍的劍招,絲毫不同,因此一出便是兩招,互相配合,互為照應。 張三丰從未見過如此奇功,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且他雖然是遠超五絕的大宗師,但項南同樣也是超五絕級的大宗師。 如今施展左右互搏,雖然內力不能翻倍,但招式上卻佔了極大便宜。等同於張三丰同時跟兩個項南打。 雖然張三丰實力深不可測,但也不是兩個項南的對手,因此再勉強支撐了五百招後,最終張三丰還是選擇認輸。 他跳出圈外,笑著擺擺手,“不打了,青書,你已經勝過我了。” “……”見他這麼說,武當六俠都震驚不已。 在他們看來,張三丰就猶如神一般。他們跟他學了那麼多年武,越學反倒覺得距離師父越遠。 師父的武功,好像永遠沒有極限,一直都在持續精進中。 他們永遠沒有辦法超越師父,甚至自忖學到一兩成,就夠笑傲江湖的了。 沒想到,師父居然也會有認輸得時候。真是大大超乎他們的意料。 不過項南的劍術也的確厲害,雙劍居然可以同時使不同劍招,令人簡直是防不勝防。 這個分心二用的本事實在太厲害了,也難怪師父都不敵。 “太師父過謙了。”項南擺擺手道。 他知道,其實張三丰並沒有發揮全部實力。他之所以認輸,是因為單純在劍法上輸了一籌。 論招式,一個人終究比不過兩個人。 但若是性命相搏的話,他恐怕連出劍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張三丰出手的速度太快了,連他也只能看到一道殘影。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武當六俠都開始精研太極拳、太極劍。 項南則和張三丰共同探討武學。 在金庸武俠宇宙中,張三丰是和達摩平起平坐的大宗師。 僅憑殘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