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60章 【東征西討】

項南接受了這些部落的投降之後,不僅獲得了數萬人的生力軍,而且還繳獲了無數的牛羊、馬匹,對他的實力無疑是較大的補充。光是牛羊肉,就解決了相當部分的補給問題。 項南休整過後,繼續出征,一路往北攻向漠北蒙國。 漠北蒙國又稱為喀爾喀蒙國。西漢時期,大將軍衛青將匈奴趕到漠北,而後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 東漢大將軍竇憲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北單于大敗而走,漢軍俘獲匈奴人口二十餘萬,竇憲登上燕然山,由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石紀功而還。 這些事蹟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因此歷代名將都希望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視為是無上榮光。 永樂帝當年也曾五次遠征漠北,打得北元落荒而逃。只是可惜,雖然大敗蒙軍,但明朝卻始終沒有在蒙國建立起穩定而牢固的統治。 因此蒙國各部是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反覆無常,也成為了大明揮之不去的邊患。 相較起來,還是清朝對蒙國的統治較為持久。從後金到清末,清朝對蒙國的控制一直都非常穩固。 …… 項南大軍一路攻向漠北諸部,沿途征服了無數部落,繳獲的俘虜、牛羊、馬匹、財寶無數,一直打到了貝加爾湖畔,將周圍的部落全部收服,方才結束。 隨後,項南兵分兩路,一路往西攻打西蒙國,也就是杜爾伯特部和準葛爾部;一路往東攻打東蒙國,也就是韃靼各部。 對於已經攻下的地盤,項南打亂所有原部落,將所有蒙人劃分為諸府,派遣官員進行管理。官員定期巡視各地,並負責處理地方的政務和糾紛。 至於之前各部的酋長、汗王,自然都不復存在了。就跟他在川貴、湘鄂、滇桂推行的“改土歸流”是一樣的。 取消世襲制的酋長、汗王,由朝廷派官員進行管理。如此一來,那些酋長、汗王沒了權力、沒了身份,想再謀反就很困難了。 軍事方面,項南將蒙人造冊登記,編入戶籍,隨後抽調男丁入伍。如此即可以充實大明軍備,也可以削弱蒙人的軍事力量。 並且他還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修建一系列的城堡和關隘。城堡用於駐軍,鎮壓當地的反叛力量。而關隘則可以限制蒙人的流動,讓他們永遠離不開明朝統治範圍。 另外,項南還在草原上推廣喇嘛教。朝廷專門為喇嘛修築寺院,並且允許喇嘛免役免稅,享受種種特權和崇高的社會地位。 這些措施,都是項南跟清朝學得。 清朝打敗蒙國各部之後,將其拆分成了大大小小二三百個旗,每個旗都派滿人官員進行統治。 蒙國各部已經相當分裂,再被清朝繼續分裂,更成一盤散沙了。如此一來,蒙國各旗要想團結一心,勢必登天還難。 而且,就算如此,清朝對蒙國也一直嚴防死守,不僅經常從蒙國各部調兵,用於四處征戰,而且還在察哈爾、熱河、綏遠一線駐防了大量的軍隊,還令關外的盛京將軍等對蒙國各部進行監控。 最要命的一條,就是在草原上推廣宗教。 因為喇嘛享有各種特權,因此許多貧民子弟為了享受特權都進入寺院,長伴佛前,這直接導致蒙國的畜牧業遭受極大的破壞。 而其他沒有進入寺院的牧民,在畜牧業受損的同時,還需要供養越來越多的喇嘛,生活舉步維艱。 不堪重負的生活反過來迫使更多的貧民進入寺院,如此惡性迴圈之下,曾經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漸漸失去了他們的本色。而佛教的薰陶,更是加快了原本尚武的蒙人變成溫潤祥和的佛門子弟。 乾隆就在《喇嘛說》中得意的表示:“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人,所繫非小……今之新舊蒙人,畏威懷德,太平數十年可得乎?” …… 項南兵分兩路,一路攻打漠東,一路攻打漠西。 項南也率一隊人馬攻打漠西。因為漠東韃靼各部早已衰落,並不難打。相反瓦剌雖然分裂成杜爾伯特部和準葛爾部,卻還仍有幾分家底,比較難打。 何況項南也不止想打漠西蒙國,他準備藉著西域通藏的路口,攻入青藏高原,徹底將青藏收入囊中。 青藏又稱烏斯藏都司,在明朝開國初年,當地的土司、法王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