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爺,您要覺得兩千塊錢少,咱們還可以再商量的。”馬三兒連忙說道。 “滾!再囉嗦,老子廢了你。”項南冷冷的道。 馬三兒見狀,也不敢再糾纏,連忙起身就要走。 “回來!”項南又喝道,“把你的牛肉帶走,別燻臭了我的家。” 馬三兒連忙把牛肉包好,臊眉耷眼兒的走了出去。 項南關上門,繼續吃自己的野菜粥。 他雖然窮,很需要錢,但是昧心錢不掙。不然的話,他自己就去做扒手了。憑他的技藝,一天偷一兩千都可能。 …… 馬三兒被項南嚴詞拒絕,轟出家門的事情,很快就在道上傳揚開來。 雖然那些頑主不理解項南的做法,明明窮到都喝野菜粥了,幹嘛還這麼矯情。但並不妨礙他們對項南的敬重。 當頑主的,也知道自己虧心。打架鬥毆、調戲女生,這都不是好人幹得事。所以項南能不虧心,在他們看來是很難得的。 “這寧偉倒還真是個人物兒!” “年紀不大,志氣不小,是條好漢。” “這姓寧的倒是個人物兒,行,以後復興路那塊兒,咱們都別下手了。” 道上兄弟口口相傳道,對項南都有幾分佩服。 …… 又過了一個月,項南從郵局回來。 他現在每個月給哥哥寄一筆錢,把糧票和十元錢給他寄過去。 因為寧勇來信說,陝北那邊真的是很苦。 他們一行十個知青被分配到了靖邊的石川村,就挨著毛烏素沙漠。天天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年到頭都難得有幾日晴天。 因為水資源缺乏,土地貧瘠,糧食產量極低。再加上陝北氣候寒冷,農作物一年才一熟,這和華北一年兩熟,華南一年三熟不同。所以村裡人年年都得出去要飯,已成常例。 他們這些知青,分來之後,領到的口糧,分配到每個人身上,只有六十斤。而到秋收還有六個月,近一百八十天。 這麼長時間,這麼點口糧,就算是省著吃,也挺不到時候。何況他們是種地,都是高強度勞動,更得多吃來補充體力,不然餓得人都打晃兒。 也因此他們才去了一個月,每個人分得六十斤糧食,就已經快見底了。幸好臨來之時,項南塞給了他錢和糧票,還有個接濟,不然的話就要捱餓了。 不過雖然日子苦,但寧勇等人也學會了苦中作樂。 比如鍾躍民跟陝北老漢學唱信天游,鄭桐撿起了早已丟下幾年的書本,寧勇則跟一個女知青開始噯昧等等。算是為單調、枯燥、無聊的生活,增加一點點綴。 信中,寧勇還囑咐項南,不要打架鬥毆,不要去當頑主,還是應該多學知識,多學文化。 他之前胡混,以為自己多威風。下鄉之後才知道,那些都是狗屁。在四九城再大的名頭,再大的腕兒,在陝北也換不到一個饃。 雖然寧勇信中沒說寄錢,但是項南還是看得出來大哥的窘境。再不寄錢,他就真的去討飯了。而十元錢、二十斤糧票,不說能解決他的糧食危機,起碼能讓他撐上幾天,不至於餓出事來了。 至於項南,剩下的錢,勉強夠花。 畢竟他還是孩子,飯量有限。而且他還會釣魚,還會打鳥,餓是餓不著的。 比如他剛才,就用小石子,打了五隻麻雀。他的暗器打得非常準,十步以內,指哪打哪,比神槍手還厲害。 ……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這時,迎面遇到了王主任。 “王主任,好~”項南主動打招呼道。 現在他爸媽被隔離審查,主管就是王主任。項南自然也不敢怠慢。 而王主任雖然劇中被鍾躍民、袁軍、鄭桐輪番戲弄,但其實本性也不壞,並不是那種仗勢欺人,專門整人的人。 只是他的觀點有些偏激,是真的認為那些被隔離審查的人員有錯,所以才對他們比較嚴厲。 但對項南這些【可教育好的子女】,王主任的態度還算是好的。 “小寧偉,又打鳥了。你要知道麻雀是有益的,吃蟲子的。”王主任見他拎著一堆麻雀,便語重心長地道。 “是,我聽您的,以後不打了。”項南點了點頭。 “嗯,這就對了。”王主任點了點頭,“咱們要聽主席他老人家的話,他說不讓打麻雀,咱就不打麻雀了。” “是,時刻牢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