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屬明顯。
這是什麼?這才是真正的一呼百應。
這樣的陣勢,這樣的局面,也難怪劉馮會意氣風發了。
“多謝大將軍。”而隨著劉馮的一席話,在座的文臣武將們,齊齊拜謝了一聲,也是舉起了酒杯,與劉馮遙遙的對飲了一杯。
“而今八萬精兵,兵臨城下。不知眾卿有何見教?”飲下了一杯酒之後,劉馮也進入了正題,問眾人道。
數日前,他大破馬超,閻行後,也問過群臣,但是那時候,只有龐統一人獻上計策,聯合諸侯進攻金城。
而今兵臨城下,具體操作,自然是要商議一下的。
“大將軍以天威臨之,州中震動,出城迎接王師,乃是順應時勢。但那馬騰,韓遂閉守城門,攜眾抗衡。城中必定多有不服,可廣寫書信,射入城中,號召城中百姓,守卒棄城投奔漢室。”
劉馮話音一落,就見場中有一人舉拳說道。
劉馮抬頭望去,頓時微微一笑。只見發話的人,身形修長,容貌俊秀,乃是一個白麵文人。
這是涼州從事,楊阜。
這個人,一般懂的幾分三國的人也不知道。但是這對於劉馮這個熟讀三國的人來說,這個人卻是如雷貫耳。
歷史上,馬超威行涼州,兩次與曹操廝殺。第一次被曹操打敗,走入羌族。第二次率領羌族,戎族進攻涼州,打敗了涼州刺史韋康。
當斯之時,可以說是威如上天。但是馬超這股聲勢,卻是擋不住人心。楊阜舉義士十餘人,於州中起兵。
關閉城門,使得馬超進退狼狽,遁入漢中。
楊阜此人可以說是得人心,又有智謀。而今金城在望,此人也是劉馮最理想的涼州刺史的人選。
“就依卿之言。”而且,楊阜這計策,也正符合了當下局勢。於是,劉馮點頭嘉許,而後對著鄧芝說道:“草書信,命弓箭手射入城中。多多益善。”
“諾。”
鄧芝應諾道。
“八萬精兵,分作四部。其中三部圍攏城池,剩下一部,埋伏在西方。此圍三缺一。如此,即有書信射入城中,而城中必定人心震動。而外有大軍攻打城池。陷金城,即在近日。”劉馮喝令道。
“諾。”
文臣武將們齊齊轟然應諾,氣勢強盛。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的自信(第一更
劉馮的命令,圍三缺一。
在北方,東方,南方佈置有大軍,在西方預留給馬騰,韓遂等人出路,但卻暗藏埋伏。在命令下達之後,漢軍就有了動作。
其中劉馮這一次西征,所帶來的十路軍隊之中的董蓋率領王上大將軍親兵,在西方進行埋伏。
而其餘九路大軍,以及涼州諸侯們的臨時壯丁,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佈置在了北方,東方,南方。
分別安營紮寨。
在劉馮下達命令的時候,剛好是在午時,在傍晚時分的時候,三座大營已經安扎完畢,董蓋也出去埋伏去了。
昨晚這件事情之後,也是該**上演了。
以涼州從事楊阜的計策,往城中射出勸降書。
城南大營,乃是劉馮率領龐統,趙雲,魏延親自坐鎮之地。在大營安扎好之後,劉馮便率領了龐統,趙雲,魏延,賈詡,劉曄,鄧芝,楊阜以及成百上千餘的弓箭手,盾牌手,來到了金城城門附近。
在距離金城大約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劉馮停頓了下來,抬起頭來仰望前方金城。
不愧是韓遂的老巢,偉岸聳立,城門緊閉,給人以一種大山一般的巍然氣息。對於這座城池,劉馮心中讚歎不已。
若是按照計劃,楊阜將會是涼州刺史人選。治所不用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