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賞〃的路,詩也走向這條路。胡適之先生說宋詩的好處就在〃做詩如說話〃,一語破的指出了這條路。自然,這條路上還有許多曲折,但是就像不好懂的黃山谷,他也提出了〃以俗為雅〃的主張,並且點化了許多俗語成為詩句。實踐上〃以俗為雅〃,並不從他開始,梅聖俞、蘇東坡都是好手,而蘇東坡更勝。據記載梅和蘇都說過〃以俗為雅〃這句話,可是不大靠得住;黃山谷卻在《再次楊明叔韻》一詩的〃引〃裡鄭重的提出〃以俗為雅,以故為新〃,說是〃舉一綱而張萬目〃。他將〃以俗為雅〃放在第一,因為這實在可以說是宋詩的一般作風,也正是〃雅俗共賞〃的路。但是加上〃以故為新〃,路就曲折起來,那是雅人自賞,黃山谷所以終於不好懂了。不過黃山谷雖然不好懂,宋詩卻終於回到了〃做詩如說話〃的路,這〃如說話〃,的確是條大路。

雅化的詩還不得不迴向俗化,剛剛來自民間的詞,在當時不用說自然是〃雅俗共賞〃的。別瞧黃山谷的有些詩不好懂,他的一些小詞可夠俗的。柳耆卿更是個通俗的詞人。詞後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它怎麼著也只是〃詩餘〃。詞變為曲,不是在文人手裡變,是在民間變的;曲又變得比詞俗,雖然也經過雅化或文人化,可是還雅不到詞的地位,它只是〃詞餘〃。一方面從晚唐和尚的俗講演變出來的宋朝的〃說話〃就是說書,乃至後來的平話以及章回小說,還有宋朝的雜劇和諸宮調等等轉變成功的元朝的雜劇和戲文,乃至後來的傳奇,以及皮簧戲,更多半是些〃不登大雅〃的〃俗文學〃。這些除元雜劇和後來的傳奇也算是〃詞餘〃以外,在過去的文學傳統裡簡直沒有地位;也就是說這些小說和戲劇在過去的文學傳統裡多半沒有地位,有些有點地位,也不是正經地位。可是雖然俗,大體上卻〃俗不傷雅〃,雖然沒有什麼地位,卻總是〃雅俗共賞〃的玩藝兒。

〃雅俗共賞〃是以雅為主的,從宋人的〃以俗為雅〃以及常語的〃俗不傷雅〃,更可見出這種賓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擁而上,固然逼得原來的雅士不得不理會到甚至遷就著他們的趣味,可是這些俗士需要擺脫的更多。他們在學習,在享受,也在蛻變,這樣漸漸適應那雅化的傳統,於是乎新舊打成一片,傳統多多少少變了質繼續下去。前面說過的文體和詩風的種種改變,就是新舊雙方調整的過程,結果遷就的漸漸不覺其為遷就,學習的也漸漸習慣成了自然,傳統的確稍稍變了質,但是還是文言或雅言為主,就算跟民眾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

至於詞曲,算是新起於俗間,實在以音樂為重,文辭原是無關輕重的;〃雅俗共賞〃,正是那音樂的作用。後來雅士們也曾分別將那些文辭雅化,但是因為音樂性太重,使他們不能完成那種雅化,所以詞曲終於不能達到詩的地位。而曲一直配合著音樂,雅化更難,地位也就更低,還低於詞一等。可是詞曲到了雅化的時期,那〃共賞〃的人卻就雅多而俗少了。真正〃雅俗共賞〃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詞,元朝的散曲和雜劇,還有平話和章回小說以及皮簧戲等。皮簧戲也是音樂為主,大家直到現在都還在哼著那些粗俗的戲詞,所以雅化難以下手,雖然一二十年來這雅化也已經試著在開始。平話和章回小說,傳統裡本來沒有,雅化沒有合式的榜樣,進行就不易。《三國演義》雖然用了文言,卻是俗化的文言,接近口語的文言,後來的《水滸》、《西遊記》、《紅樓夢》等就都用白話了。不能完全雅化的作品在雅化的傳統裡不能有地位,至少不能有正經的地位。雅化程度的深線,決定這種地位的高低或有沒有,一方面也決定〃雅俗共賞〃的範圍的小和大——雅化越深,〃共賞〃的人越少,越淺也就越多。所謂多少,主要的是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農家子弟。在傳統裡沒有地位或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