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需要及意志,相信學生的潛力和發展潛能,真正視學生為個體與主體,*、平等地善待學生,引領學生積極地投入;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人各有長,各有稟性天賦,各有不同的情趣愛好,現代教育正視學生的個性,“相信每一個”、“尊重每一個”、“研究每一個”、“發展每一個”。教育應隨其天性,張揚個性。自身擁有獨特的個性。教師需要營造一個令學生愉快的學習氛圍,不滿足於現有的經驗和結論,敢於突破老框框而獨闢蹊徑,標新立異;敢於懷疑,敢於發表可能會引起爭議的觀點,敢於堅持自己獨特的見解並形成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特色,還應具有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怕挫折,善於調節自己的心理。人情味不僅提高教育質量和效果的需要,同時,其中所體現的人性化關懷必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會去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教育的本質是服務。“適應學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彰顯人性化的教育就是教育者用人性化的心靈去感受生命、呵護生命、昇華生命的潛能。讓包括後進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感受到教育博愛的溫馨,體驗到責任的動力,享受到成功喜悅這一充滿活力的人生歷程。
………【第四節 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
從古到今,無數傑出人物和優秀人才的成功都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關,家庭是兒童生活的第一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教子範例世代流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物質文化生活狀況的改善,廣大家長普遍提高了對孩子的期望值,凸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對教育產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長中,都具有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當前,眾多的家長為子女設計著這樣一條路:上大學一出國留學一做高階管理人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強烈地煎熬著廣大父母……家長一味為孩子設計宏偉藍圖,卻忽視了自身對孩子的教育,忽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透過分析觀察,大致把家庭教育中的誤區歸為以下幾類。
第一,過於溺愛,輕共處能力培養。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隨著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日益增多,孩子生活在家庭溺愛的包圍中。尤其是幼兒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陽”,父母缺少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就連力所能及的小事父母也“包辦了”。家長們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麼給什麼,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視孩子為心肝寶貝,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如:週末,一位年輕的母親從幼兒園裡接她的孩子,發現孩子的臉上有輕微的傷痕,便問:“是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抓傷的?”孩子點點頭,母親火了:“為什麼不抓他?”之後有去找了老師……真是可悲啊!家長這麼“愛”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品德嗎?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嗎?父母外出打工賺錢,子女無人照顧,或託付給祖輩,使孩子受到的教育理念出現偏差,一些迷信思想、賭博行為潛移默化地腐蝕他們幼小的心靈。特別是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