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他在住處接受了《時代週刊》的採訪。
此時的《時代週刊》已經成為美國頗具影響力的新聞雜誌。
1927年,雜誌社推出了一項年度人物評選的活動,這項活動成為了《時代週刊》的品牌,把《時代週刊》推向了美國新聞類雜誌第一的寶座。
這一次,林子軒穿著西裝,帶著眼鏡,有一種儒雅的氣質。
和三年前的照片相比,更為成熟和穩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時代週刊》的記者詢問了這三年來林子軒生活的變化,他生活的變化和中國的變化息息相關,他們聊到了中國的方方面面。
最為精彩的是在英國發生的故事。
美國媒體對《1984》持支援的態度,不怎麼在乎蘇聯的壓力,對在國際筆會上發生的轟動世界文壇的中西方對決有很大的興趣。
雖然英國媒體已經做了詳細的報道,但聽到當事人親自講述那是另一回事。
林子軒作為世界文壇的焦點人物,有很多新聞可以寫。
不過,林子軒更想借助這次機會談論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交流問題,談論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問題,以及華人在美國的生存和就業的問題。
這一刻,他代表中國向這個世界發出聲音。(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林徽茵剛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不過因為梁思城還沒有完成學業,她還要留在美國,準備報考耶魯大學的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
四人走在費城的街道上,場面略顯尷尬。
林徽茵敘說著周邊的景點,梁思城陪在未婚妻身邊,用警惕的目光望著徐至摩。
這讓林子軒想起1924年的那個夏天,泰戈爾來到北平。
他們在北平石虎衚衕排演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的情景,與現在何其相似。
作為局外人,他看著這三人的狀態,不由得露出一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笑容。
這個笑容被林徽茵捕捉到,便略帶生氣的問了出來。
以她的聰明,自然看出林子軒在看笑話,她有一種男子氣,性格直爽,想到什麼就說,很難看到溫婉的一面。
正因為如此,林徽茵很難交到女性朋友。
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在30年代的北平,林徽茵與梁思城的家裡每逢週末便有一次文化沙龍聚會,被稱為“太太客廳”。
“太太客廳”的座上賓都是頗有影響的人物,包括徐至摩、沈叢文、金閱霖、胡拾等人。
林徽茵雖已結婚,卻是文化沙龍的核心,每逢聚會,幾乎都以她為中心。
同樣是才女的冰欣看不慣林徽茵被眾人追捧的場面,便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我們太太的客廳》,發表在《大公報》上。
在這篇小說中。“我們的太太”和她的追捧者們都帶著虛偽、虛榮與虛幻的色彩。
林徽茵聽說後,剛好從山西回到北平。就送了冰欣一瓶山西陳醋。
面對林徽茵的詢問,林子軒自然不會承認自己在看熱鬧。只說是想起當初在北平的時光。
林徽茵望著林子軒,心中頗為感慨。
七年前,他們在英國倫敦相遇,一起遊覽了劍橋城,林子軒送給她一首優美的詩歌。
那時候她剛剛十六歲,還是個上中學的小女生。
三年前,他們在北平一起排演詩劇,她扮演公主,林子軒扮演王子。
此時此刻。他們在美國費城,她剛從學校畢業,林子軒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她忽然覺得人生比戲劇更為傳奇,每個人都在這出戏劇中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