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她給這孩子取了個綽號,叫“咖伊粒兒”(印地語kairi的音義訛譯——譯註),意思是:未成熟的小芒果——看著王宮上下都用上了這個諢名,她開心地笑了。
“咖伊粒兒…巴伊”真想住在異母兄長的房子裡;那裡光線明亮,擺設也好,哥々還不時地給她糖吃,讓她玩自己的猴子,還有高冠鸚鵡和馴化了的小羚羊呢。那裡的僕人與自己的侍女相比似乎也顯得溫柔些,她特別喜歡其中最小的那一位——艾什奧克:一天,她拉著一隻猴子的尾巴玩,被猴子咬了一口,正躲在哥々花園的角落裡一個人掉淚,被艾什奧克發現。艾什將她帶到西塔那裡,讓西塔摟著她哄一鬨,西塔為她包紮了傷口,給了她一截甘蔗,又講了一段羅摩的故事,講到羅摩的美麗妻子怎樣被蘭卡的魔王竊去,後來在神猴哈奴曼(即“大頜神猴”。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裡的神猴。它是印度教羅摩派的崇拜偶像之一,亦稱為“風神之子”,神通廣大,它的故事在印度民間廣為流傳——譯註)的幫助下又如何被救回——“你知道吧,一定不可以拽猴子的尾巴,不光因為這樣做猴子要發火,主要是激怒了哈奴曼。現在,咱們拿些金盞草編上一隻小圈——看我教你怎樣做——你把它放到它的神龕前面,表示一下你的悔過之心。讓我兒子艾什奧克帶你去。
正文 第四章 進入王宮(5)
那段故事和動手製作草環的活動巧妙地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使她忘記了傷痛,她非常信任艾什,扯著艾什的手高々興々地與他一道走開了。他們一起來到大象象欄一側的神龕旁給哈奴曼道歉,那昏暗的神龕裡設定著一尊手舞足蹈的神猴泥塑。從此以後經常見她到西塔家來,然而,她執著的並不是西塔,而是艾什;她像一隻忠實於窮主人的小狗,蹦々跳々地跟在他身後,認準了主人,罵也罵不走,趕也趕不跑。實際上,艾什心裡也不想攆她,因為,西塔交待他一定要對這孤單可憐的小姑娘特別體貼,不是看她是公主,也不是看她沒有了媽,受人鄙棄,只因她出世的那天不但正趕上艾什過生ri,而且正趕上他們抵達古爾科特,這對艾什來說是雙重吉兆。
正是這一點,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使他覺得應當對“咖伊粒兒”盡某種義務;他下定決心,必須做她的忠實朋友,而且在整個王宮裡只有他不稱呼她的諢名。他不是叫她“竺麗”(這是安竺麗對自己名字的特有叫法,因她的舌頭還轉不過圈來,一下子說不出三個字),就是偶爾地叫她“辣々”(印地語larla的音義訛譯——譯註),意為親々。通常,他待她全如對待一隻纏人的貓味,既寬宏大量,又富於柔情,並盡其所能地保護她,使她免受正宮僕人的撩逗和鄙視。
為此,優婆羅闍的僕人都把矛頭對向了他,嗤笑他當了“nǎi媽子”,叫他“阿姨…君”(印地語ayah…ji的音義訛譯——譯註),不料,拉爾吉出來為他幫忙,怒斥僕人一頓,說,們不要忘記,安竺麗…巴伊是我的妹々。從此大家再無閒話,久而久之都對這二人的交往習以為常,恐怕再無人注意他們;反正,這小妞不是重要人物,能不能長chéngrén還不一定,看她骨瘦如柴的樣子,恐怕連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也闖不過去。至於小小子艾什奧克,他對任何人都是無足輕重的,甚至優婆羅闍也未必將他看在眼裡。
但最後一點他們判斷錯了。拉爾吉仍舊信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