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裡的思孟學派的論著和著作開始火了起來。
竇太后聽完劉徹的話,沉默不語。
河陽候陳信的案子,在漢室,是耳熟能詳的判例,但凡只要是涉及到民事糾紛上,這個例子就是繞不過去的鐵例,也是老劉家用於威懾列侯外戚勳貴時的殺手鐧。
鬧的太過分了,陳信的下場,就是你們的下場。
竇太后心裡知道,這次皇帝大概是動真火了。
仔細想想,竇太后也能理解。
幾十個列侯抱團要跟皇帝掰腕子,這換了任何人做皇帝都是不能忍的啊!
這次皇帝能忍住,沒有大開殺戒,真的是隻能說‘聖心仁慈’。(未完待續。)
PS:注:這段話出自東漢著名的社會批判家和思想家王符所作的《潛夫論箋》我看的是清代的校正註釋版。另外說一句,想了解兩漢,這本書是繞不過去的。很多問題,王符都分析的很詳細,包括前因後果,為什麼這樣。我看了起點很多寫三國的書,說句實在話,要是穿越在三國前期,尤其是黃巾起義前,與其去搞什麼諸葛亮養成,還不如去請這位王符幫忙,哪怕,只是得到他的著作《潛夫論箋》我覺得,也不下於一個諸葛亮了(對穿越者來說),很簡單,這本書從方方面面分析了整個兩漢的社會、經濟、軍事和律法制度,提出了很多嚴厲的批評,而這些批評直指當時社會弊政。這就使得穿越者能瞭解和清楚自身所面對的世界。這不下於隨身百度了。但此書在當時並不出名,作者是個隱士,到隋朝才被重視起來。
第六百二十四節 隔閡
一時間,有些冷場。
還好,如今東宮有兩位女主人。
薄太后及時的出來打圓場,道:“今日乃是家宴,母后、皇帝,何必去談那些煩人的政事呢?皇帝快快自罰一杯,向母后道歉……”
在劉徹登基之初的時候,薄太后其實只是頂了一個太后的頭銜而已,東宮事務,幾乎全部掌握在竇太后手裡。
薄太后只能當個泥塑雕像。
但時過境遷,隨著劉徹的權柄漸漸穩固。
權力就不由自主的從竇太后手裡,滑向了薄太后。
東宮上下沒有傻瓜,誰不知道,竇太后老朽而薄後正當壯年,且,故太皇太后離世並不久,薄氏在宮廷中有著廣泛的人脈。
幸好薄氏素來很安分,也愛好爭權奪利,更不喜興風作浪。
所以,這東宮才能保持安寧。
劉徹聞言,立刻就順驢下坡,對著竇太后恭身道:“母后說的極是,是朕孟浪了,還望皇祖母莫要見怪……”
竇太后本來也就是隨便問問,聞言也就順著這個臺階下臺笑道:“皇帝坐下來罷,哀家也只是隨口一問而已……”
劉徹於是微微一笑,恭身再拜,然後坐下。
只是……
劉徹明白,今天之後,曾經看似牢不可破,堅固無比的劉竇執政聯盟,已經出現了裂痕。
原因?
劉徹已經不再需要從竇太后哪裡得到支援來鞏固自己的皇位,也不再害怕東宮能動搖自己的地位。
曾經權傾朝野,幾可臨朝稱制的東宮太皇太后。現在,恐怕連南北兩軍的一個校尉也指使不動了。
尤其是今年六月後。劉徹藉口輪換,將長安城的駐軍。幾乎都給換了一遍。
漢家的槍桿子,從此就被劉徹牢牢的握住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
竇氏要是沒感覺到什麼,打死劉徹也是不信的。
甚至,假如不憚以最大惡意來揣測的話,這次的列侯大串聯的背後,也極有可能有竇氏的影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矛盾。
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