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Airfight)和《大混戰》(Dogfight)相繼問世。在《大混戰》中,玩家努力操縱自己的“飛機”(螢幕上的一個小點)對手發起攻擊,同時努力避免自己的“飛機”被擊中。但絕大多數情況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連線到位於伊利諾伊(Illinois)州的系統主計算機,誰就能輕而易舉的把來不及反應的對手幹掉,贏得勝利——與其說是在比遊戲技術,到不如說是在拼頻寬、拼網速。但毫無疑問,這就是聯網對戰式網路遊戲的雛形。

除了上述兩款遊戲之外,《聖者》(Avatar)也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款基於“柏拉圖”系統的網路遊戲。這是一款根據《龍與地下城》 (Dungeons &Dragons)設計的網路遊戲。跟當時的大多數遊戲軟體一樣,《聖者》也是程式設計師們利用業餘時間編寫並免費釋出,供玩家們自娛自樂。

1978年,就讀於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的羅伊R26;杜伯蕭(Roy Trubshaw)和理查德R26;巴特(Richard Bartle)利用美國資料裝置公司(DEC)生產的PDP…10型計算機,編寫出一款名為《Multi…User Dungeon》的網路遊戲。這就是大名鼎鼎的“MUD1”。從此以後,本意為“多人地宮”的MUD,逐漸演變成了實時多人互動式文字網路遊戲的代名詞。

MUD是一個純文字的多人世界,擁有20個相互連線的“房間”(遊戲區域)和10條指令,使用者登入後可以透過資料庫進行人機互動,或透過聊天系統與其他玩家交流。有趣的是,作為開發者的羅伊和理查德,從來都不玩這個遊戲。在完成了測試和修改工作之後,他們把MUD放到了艾塞克斯大學的主計算機上,向全校師生免費開放。

1980年,艾塞克斯大學加入“阿帕網”,使很多校外、乃至國外的網路使用者也成為了MUD玩家,其受歡迎程度直線飈升,但一些棘手的問題也接踵而至。與日俱增的MUD玩家讓艾塞克斯大學的計算機系統變得不堪重負,網路上的其他使用者紛紛抱怨計算機的速度越來越慢。於是,校方決定限制MUD的執行時間,只允許其在午夜開放。即便如此,玩家們對於MUD的熱情絲毫不減,與伺服器相連的電話線幾乎每晚午夜都會爆滿。而且,不只是在校大學生,就連居住在附近的許多艾塞克斯郡居民也樂此不疲。到後來,MUD的火爆還引來了媒體的關注,因為有不少市民沉迷其中,為了玩MUD不惜支付高額的電話費,有的甚至高達每季度1000英鎊。當地報章不無憂慮地指出:MUD有可能會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由此可見,自從網路遊戲誕生之日起,社會輿論便已經對它的負面影響有所察覺。

在羅伊R26;杜伯蕭離開艾塞克斯大學之後,理查德R26;巴特獨自承擔了MUD的維護工作。隨著MUD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這個軟體開始被租借給其他擁有DEC計算機系統的使用者,包括英國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和挪威的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等。同時,為了讓MUD有更好的執行平臺,理查德R26;巴特重新編寫了MUD的主程式,並把它移植到倫敦英國電信(British Tele)公司的DEC VAX系統上。這個新的MUD被稱為“MUD2”。

此外,由於MUD的開發者並沒有限制其他人共享程式程式碼。到1983年底,已經有幾百個風格迥異的MUD系統,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計算機網路上。到1987年,美國最大的線上資訊服務機構“康普賽沃”(puServe)獲得了“MUD1”的運營授權,並將其更名為《不列顛傳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