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夫擔心什麼?對朝中大事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藍玫瑰能出兵解揚州之圍,還是真心為公的。
劉文燦只是在軍事角度說明了情況,朝中的事他並沒有說什麼,他有很多事也不知道。只是被交待,沒什麼用隱瞞李庭芝的,這才把一些情況說一遍。就這些已經讓在場的三個人目瞪口呆,腦袋不夠用了。
李庭芝不解的問道:“劉將軍,葉將軍進攻蒙古軍需要我們怎麼做?”
劉文燦說道:“太博大人交待葉將軍,揚州以被困幾個月,城中斷糧多日,士兵已經失去戰鬥力,參戰會增加傷亡,而揚州堅守時間太長,蒙古軍一旦佔領有可能屠城,讓李大人能組織好百姓一同過長江,戰鬥就不用參加了。”
李庭芝感激的同時又不明白,揚州城裡的情況藍玫瑰是如何知道的?但是他沒有問,而是高興的召集眾將開始作準備,通知城裡的所有人,準備離開揚州,不願意走的留下,願意走的可以離開揚州撤往江南。
這一通傳,揚州城裡幾乎沒有願意留下的。自從唆都領兵進攻淮東開始,多少地方發生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有些抵抗的地方被殺一空,揚州是堅持到最後的地方,一旦城破哪能有好,全都要求撤退到江南。李庭芝犯難了,揚州百姓全算上可是十幾萬人,想過江得多少船、多長時間,可是徽州水師只有二百多艘戰船,想運送這些百姓恐怕得很長時間,蒙古水軍可是有太多戰船,能行嗎?
就在李庭芝擔心的時候,葉乾指揮第二軍三個師的兵力開始進攻鎮江。鎮江一面緊鄰長江,另一面是寧鎮山,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特別是從陸地進攻。這裡是長江下游平原沒有多少山,而寧鎮山就是這裡不多的幾座山之一。
當初那日松戰敗向後撤退的時候,沒有在常州停留,直接退守鎮江,讓張弘範非常不滿,那日松也就因為鎮江利於堅守。
沒有常州,只是一個江陰是無法守住的,深通兵家之道的張弘範很清楚這點。葉乾剛一拉開進攻江陰的架勢,張弘範李即後退,放棄江陰退守鎮江府,也是和那日松一樣的想法。鎮江府有險要可以堅守,背靠長江必要時有水路可以撤退,也能得到水軍的增援。另外阿術的大軍在建康,可以相互支援,守鎮江當然最好。張弘範認為有那日松的五萬軍隊,加上自己的五萬軍隊,以十萬之眾守鎮江絕對不會有問題。葉乾的第二軍只有兩萬四千人,想打敗據城堅守的十萬人,是不可能的。
退到鎮江後,阿術沒有責怪張弘範,伊勒德親王有令,讓各地將領退守戰略要點,堅守不用出戰。張弘範離開江陰,退守鎮江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任命那日松為鎮江府鎮撫使,張弘範為副使,這是有五萬蒙古漢軍、五萬新附軍組成的十萬部隊鎮守鎮江府。
建康相對是兵力最弱的,伯顏主力大軍被消滅殆盡,只逃回不足四萬,當知道張弘範退守鎮江以後,這時也得到報告,宣城的徽州軍第四軍楊仇所部,已經四處出擊,金壇、溧水、高淳、蕪湖相繼失守。
楊仇已經兵進當塗直逼建康府,這讓阿術大感恐慌,立即命令從張弘範手下調四萬兵力堅守建康,而建康派出三萬兵力進駐當塗。這樣一來鎮江府只剩六萬人馬,建康有五萬,當塗有三萬多,加上蕪湖和各地敗退計程車兵,阿術在當塗有不到五萬人馬。
葉乾知道張弘範被調走四萬人馬更放心了,區區六萬人馬,其中四萬多新附軍,想擋住第二軍的進攻簡直做夢。立即揮兵向前,進攻佔領了丹陽,兵臨鎮江府治所丹徒城下,張弘範和那日鬆緊張的加強防守。
中軍大帳中,葉乾問席平:“席師長怎麼進攻丹徒?”
席平笑笑說道:“我和高師長都認為用附蟻攻城是最快的辦法。”
葉乾說道:“這恐怕是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