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 找到一個有一顯著不同特徵的客體,你可以用平行搜尋。

》 找到一個基於特徵組合的客體,你必須使用序列搜尋。

》 平行搜尋,對於只有少量干擾項和更多幹擾項的刺激而言,搜尋時間是沒有差異的。

》 用序列搜尋,干擾項數目的多少會產生差異。

當兩種顏色被組織成部分和整體時,成績受額外干擾項的影響就會小得多。

三、知覺中的組織過程

感覺資訊組織到一起使你有連續的知覺的過程總稱為知覺組織過程。個體由於這種知覺組織的結果而經驗到的東西被稱為知覺的物件。

1、圖形、背景和封閉性

圖形(figure)是位於最前部的類似客體的區域,背景(ground)被看成是用來突出圖形的幕布。

知覺組織過程專門用於區分出圖形和背景,產生主觀輪廓或錯覺輪廓。

錯覺輪廓(illusory contours)在1990年首次被提出。

封閉性(closure)使你把不完整的圖形看成完整的。具有把刺激知覺成完整的、平衡的和對稱的傾向,即使存在空隙、不平衡和不對稱時也一樣。

2、知覺組織原則

組織的難題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特海默(1923)研究的。

接近律(law of proximity):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最近(最接近的)元素會被組織到一起。

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最相似的元素組織到一起。

共同命運原則(law of mom fate)指出,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朝同一方向運動和具有相同速度的元素會被組織在一起。

3、空間上和時間上的整合

世界本身是一種普遍穩定的資訊資源。對於外部環境中那些保持穩定的資訊沒有必要好人記憶,這樣你就不必加工那些習以為常的東西了。

“不可能”圖形引發的錯覺,當試圖把它們整合成為一個連續的整體的時候,這些細節並不能夠正確地結合在一起。

4、運動知覺

誘導運動(induced motion):看起來視覺系統有一種強烈的趨勢把一個較大的、包圍的圖形作為一個較小的、被包圍的圖形的參照框架。

似動(apparent motion)的最簡單的形式稱為Φ現象:當視野不同位置的兩個光點以大約每秒4到5次的頻率交替出現就會發生這種現象。

5、深度知覺

對深度的解釋依很多賴於很多關於距離的不同資訊來源(通常稱作深度線索)——包括雙眼線索、運動線索和圖形線索。

(1)雙眼線索和運動線索

一個物體在兩眼中對應的影象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稱為視差(retinal disparity)。

視覺系統能夠有效地把兩個或兩個成像之間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解釋為三維世界的深度。

視軸輻合(convergence):當兩隻眼睛注視一個物體時,它們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向內側轉動,當物體非常近時,眼睛必須相向轉動很多以保證同樣的像落在兩個中央凹上。

大腦利用你眼部肌肉的資訊來判斷深度。然而,眼部肌肉的視軸輻合資訊對於深度知覺最多隻在10英尺內有效。

相對運動視差(relative motion parallax),環境中物體的相對距離決定了它們在視網膜成像場景中相對運動的大小和方向。行駛的汽車看起來比近距離的物體更像是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