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言文學研究所講師。一九二九年九月十七日生,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期人,蒙古族)稱,所謂“匈奴古文字”,是指匈奴人在蒙古草原,包括大漠南北巖畫中,在其古蹟墓葬遺物上所留下的一種獨特的文字元號系統。而目前所蒐集到的匈奴文主要來自三個地方:一是北歐地區,如匈牙利地區、前德意志國和斯堪地納地區、保加利亞地區等;二是蒙古國,如阿爾善巖附近、查干河地區、託木斯圖山岩畫中等;三是中國境內。 ;】
【銅輥,今山西沁縣,樓煩,今山西寧武,勾注山,今雁門山,平城今山西大同,晉陽,今山西太原】
第264章算計
史書上說,張騫當年在西域流浪了十三年後終於跋涉回到了長安,漢武帝對張騫非常禮遇,讓他做了太中大夫。
這個太中大夫是光祿大夫的前身,負責顧問、應對,為皇帝的諮詢回答問題,而張騫卻一再的要求去攻打匈奴,漢武帝想張騫是為了報仇,就封張騫做了校尉,讓他出擊漠北。
張騫帶著軍隊一直行進到了千里塞外,殺了不少的匈奴人,到這裡,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
沒過多久,張騫再次請命出征,武帝就派李廣和張騫一起進擊匈奴。
就在這場戰役中,李廣率四千騎作先頭部隊,陷入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兵的重圍,而張騫率領著萬餘騎兵許久之後才趕到,給李廣解了圍。
現在想想,這個張騫當時的所作所為,的確非常奇怪。
此役李廣所率士兵大部分犧牲,張騫的部隊亦因過分疲勞,沒有追擊匈奴人,但是為什麼張騫的部隊“過分勞累”,就有些說不清楚,因此朝廷論罪,李廣功過兩抵,張騫因為救援不力被貶為庶人。
張騫因此離開了大漢軍隊,可是不久,他又第二次踏上了通使西域的的路途,從這之後,西域各國才開始和大漢來往,這就包括了烏孫國。
張騫這次去西域沒用多久,他回到了長安後就死了。
從魏和意說張騫的話,也讓苟參想起了和蘇武一起被匈奴囚禁的常惠。
那些日子和常惠在敦煌等待長安對烏孫事情的詔令,常惠就流露出了特別不喜歡西域這個地方。
“從一百多年前高祖直至武帝時候,烏孫、龜茲、車師等等西域小國可都是屬於匈奴管轄的,如今時過境遷,那牛皮上的標記的地址,已經到了離烏孫國不遠的匈奴境內。所以,我才費盡心思的疏通,將自己派遣到別人都不願意去的烏孫那個動盪的地方做使節。”
“在去烏孫的時候,我都計劃好了。本來按照我的設想。烏孫王元貴靡多病,解憂公主老邁。我要是和解憂公主關係融洽,就能為今後進入匈奴境內找尋寶藏而做好準備,誰知那個狂王竟然發動政變,自己做了烏孫王。”
“所以。那個狂王泥靡必須要死!”
苟參覺得這個魏和意真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可惜了。
“可惜了,”魏和意感嘆一聲說:“我千算萬算,孰料泥靡竟然沒有被刺死!”
“一招錯全盤皆輸。”
“校尉知道,細沈瘦那會圍攻赤谷城,我其實是盼望著他能破城的,那樣。鄭吉就能名正言順的去打泥靡,然後,泥靡和細沈瘦被滅,我就能繼續在烏孫的計劃。”
“可惜啊……”
魏和意可惜了又可惜。可惜的是大漢國的對外國策是“以和為貴”,可惜年邁的鄭吉一心想早點回到長安和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