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1多花一些時間與孩子面對面、近距離地交流,無論他能否聽懂,一有機會就同他說話,表情愉快,語速放慢。抱他出去散步,邊走邊“交談”。

2與孩子一起做表情動作的模仿遊戲,互相模仿。

3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觀察孩子的各種動作,如準確表達,應及時獎賞。

4像對待一個獨立的人一樣,尊重孩子。

成長中的孩子不僅需要溫暖、關照,更需要理解和交流。

我該練習走路了

作為父母,你可以期待、關注著孩子的變化,但不能替代或改變生命自然的程序。

我們用一對發育正常的同卵雙生子來做一個實驗。其中一個孩子從10個月甚至更早一些開始練習走路,每一天我們透過各種方式訓練兩個小時,而另一個孩子則順其自然,不做任何有意的訓練。經受訓練的孩子可能在初期顯現出行走動作方面的優勢,但是,當兩個孩子1歲左右時,也就是到了正常孩子可以獨立行走的年齡,兩個孩子在行走方面的差別可能並不大,再大一些,也許我們根本就難以發現兩個孩子的差別。

如果超前訓練並不能顯現長期的優勢,那麼,我們煞費苦心豈不白費了嗎,或者是事倍功半?很多心理學家都曾關注過這個問題,也設計過類似的實驗,得出類似的結論:生命本身有其自然的程序,我們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加速某些變化,但很難改變孩子成長的“日程表”。

心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學習站立,早就為孩子準備了學步車。在時間、精力、錢財上為孩子早一天學會走路付出很多,我認為這種投入是得不償失的。

我清楚地記得孩子在10個月左右,扶著牆壁、床欄、或藉助其他東西嘗試站立起來,摔倒了,他又努力站起來,向前邁步的情形。到了該會走路的時候,他會自發地練習,直到他能獨自晃晃悠悠地行走,他會一直練習下去。

做父母的只需為孩子的進步而喝彩,為他努力站立而鼓掌,豎起大拇指;為他的努力而擁抱他;當他失敗時,拍拍他的肩,鼓勵他繼續努力。

如果你對生命自主的程序充滿信心,對孩子的自然變化採取關注的、保護的、協助的態度,既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自由地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空間,也更有可能做一對輕鬆、快樂的父母,不至於把養育孩子當成沉重的負擔。

為我祝賀第一個生日吧

心理的要素在生命的頭一年裡萌發,那麼稚嫩,那麼微弱,以至於使人難以覺察,但又是那麼寶貴。

別人的孩子轉眼之間就長大了,而自己的孩子一天天似乎沒有明顯的變化。做媽媽的經常會拿著寫明各階段身高、體重、動作、言語標準的表格與自己孩子的情況相比較,這樣可以瞭解孩子發育的水平。

1歲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不借助外物,自己可以獨立行走了,但走得跌跌撞撞;他能聽懂大人的很多話,很善於察言觀色,也能用多種動作、聲音表達自己的要求、願望;他已會說簡單的話,會喊爸爸、媽媽,會在分別時說再見,在他想得到某種東西時,他會說:拿拿!還會用“乾乾”代表“餅乾”,用“寶寶”代表自己,說整句話還很困難,但他能理解一個完整的意思。

最令人驚奇的是,看似仍然很弱小的孩子已經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還會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把他喜歡的玩具或食物放到他夠不到的桌子上,桌子上鋪著檯布,他會拉動檯布,以便拿到他想要的東西。

這只是某個孩子的表現,每個孩子可能有所不同,但這足以說明1歲的孩子很了不起。

一個小生命從軟弱無助到能獨立行走,使用言語同人交流,甚至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此巨大的變化僅在一年之中發生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