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去助元越澤,且不說廢話,以最謙虛的方式,向祝玉妍正面宣戰。再看他的模樣,的確不是做假,是真的在為當年行欺世盜名,拆散碧秀心二人之事而悔過。只觀他瞬間恢復的恬淡表情,可知心境修養幾乎已達道家自然無為、渾然忘我、致虛守靜的顛峰之境。
相比起來,一旁的了空還算好一些,沉淪在這紅塵中的畢玄的精神層次明顯要低上一些。
祝玉妍不屑與他們再廢話,但她更喜歡看到眼前幾人心境崩潰的畫面,於是淡淡道:“道兄胸懷果真非同尋常,竟可不顧顏面,承認錯誤,難怪修為比當日更高。等玉妍的夫君勝過四大聖僧,我再與道兄動手也不遲。”
()免費電子書下載
三人皆是微微錯愕,他們對四大聖僧的信心就如祝玉妍對元越澤的信心那般強烈,若是讓祝玉妍看到元越澤慘敗,那對三人來說,也是件好事。
四人就那樣卓然而立,望著遠處越來越黑的天際出神。
四大聖僧。
只看四個禿頭及高深莫測的樣子,聽祝玉妍描述過帝心與道信長相的元越澤如何認不出來。另外兩僧中其一面板黜黑,身披單薄的灰色僧袍的老和尚,他個頭與元越澤相齊,瘦似枯竹,臉孔狹長,雙目似開似閉,左手木魚、右手木槌,自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有道高僧風範。另一個身著灰色僧袍外披上深棕色的袈裟,身型高欣挺拔,額頭高廣平闊,鬚眉黑漆亮澤,臉形修長,雙目閃耀智慧的光芒,一副得道高僧,悲天憫人的慈祥臉相。
元越澤凝望天際,夕陽在西方天際射出消沒前的霞光,染著數朵欲離難捨的浮雲,宛若凡間仙境。
半晌後方淡淡道:“四位大師是來找我喝茶的嗎?石之軒可是剛走!”
四僧心中同時訝異,見元越澤在他們合力的精神的力量遙制下,依舊不受半點影響,他們自己卻已落於下風。只因他們經過多年潛修,在一般情況下根本無法興起攻擊別人,訴諸武力之心。今趟雖說藉口為天下蒼生,卻依舊是有違佛家之旨,生出無繩而縛的不好感覺,大大影響他們的禪心。而當年石之軒入佛門偷學武功,自創不死印發,後來四大聖僧曾聯手追殺石之軒,務要收回他的武功,結果三次圍擊,仍給他負傷逃去。元越澤舊事重提,就是要反客為主。
()免費電子書下載
那枯瘦老僧前踏一步,以他低沉嘶啞,但又字字清晰,擲地有聲的聲音道:“老衲嘉祥,見過施主,聽妃暄不止一次說起施主深諳佛道之理,突有一問,不知施主可否賜教。”
元越澤暗道那另外一位就是智慧大師了,這四人修為的確不簡單,竟在一瞬間就恢復禪心不動的境界,足見心志之堅,於是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嘉祥道:“曇鸞大師曾作《往生論注》內裡曾有語:佛本所以起此莊嚴清淨功德者,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迴圈,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是故起此清淨莊嚴功德也。請問施主如何理解?”
此語無非是說:佛之所以成就這些莊嚴清淨功德,是由於他看見三界是虛偽不實的,是六道輪轉的,是生死無窮盡的。有如屈伸蟲蚇蠖一伸一縮迴圈不止,又如蠶繭自縛。佛衷憫眾生,束縛在三界中顛倒不清淨,要救度眾生到不虛偽處,無輪轉處,不是生死無窮之處,得到畢竟安樂清淨之處,所以才成就此清淨莊嚴的功德。
元越澤無論如何都回答不好這個問題,若按正常理解,則他就成了執迷不悟,若歪曲扭解,在四個修為如此高的和尚面前,也無意義,於是道:“吾聞佛門四僧中,以‘三論宗’嘉祥大師的‘枯禪玄功’稱冠,‘華嚴宗’帝心尊者的‘大圓滿杖法’居次,接而才輪到‘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