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西遼之前,中原王朝就有跟中亞的穆斯林國家有過交戰。
早在唐玄宗天寶年間。
唐朝西域都護府的大軍,就在中亞與諸多穆斯林國家有過多次交手。
影響比較大的一次,是唐朝大將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因為葛邏祿人突然叛變,導致唐軍失利,最終戰敗。
史稱“怛羅斯之戰”。
這是伊斯蘭文明圈與大唐幾次邊境衝突中,唯一一次打勝唐朝的安西軍。
雖然無法令唐朝傷筋動骨,甚至不能影響唐朝對西域的掌控。
但至少保住穆斯林文明的底線,阻止唐軍繼續西出。
在中亞各個國家的史書中,自然是以勝利者自居,對這場戰爭大書特書。
但耶律大石主導的“卡特萬草原之戰”,中亞文明就無法迴避了。
耶律大石率領西遼大軍,以少勝多。
最終,塞爾柱帝國的十萬聯軍全線崩潰,陣亡三萬多人,倉皇西逃。
西遼一舉奠定了自己在中亞的霸主地位。
這一戰,其影響力遠超盛唐。
不但從此中亞很多民族用“契丹”的發音一代指中原王朝。
甚至在耶律大石去世後多年,很多國家仍用“大石”稱呼西遼的後代君主。
就連遠在歐洲的基督教,都誤以為耶律大石是信仰基督教的東方信徒。
還給他起了一個名號,叫做“祭司王約翰”。
並且大加宣揚,記錄在基督教的文獻裡,以鼓舞士氣。
在中世紀流行的多部虛構作品,還給這位“祭司王約翰”加上了一系列神秘光環和傳說故事。
說他是什麼東方三博士的後裔,寬厚和正直的君主。
統領著一片充滿財寶和珍禽異獸的土地,財富多得難以想象。
領土裡有“亞歷山大之門”和“不老之泉”等等。
甚至還有傳說認為,耶穌基督曾應許使徒約翰將活著見到他的再臨,因此祭司王約翰,是一位擁有不老不死之身的使徒……
想到這裡,張天不禁一笑。
耶律大石這個“祭司王約翰”名號的由來,跟自己的“仙人”光環一樣。
有陰差陽錯的成分,也有有心之人的故意推動。
當時正值歐洲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戰敗期間。
十字軍遭遇中亞的塞爾柱突厥軍隊,屢屢吃癟,打了不少敗仗。
伊斯蘭教徒讓基督徒在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帶疲於奔命,最後不得不折返回歐洲。
沒想到過了幾年,歐洲那邊就聽說令他們頭皮發麻的塞爾柱軍隊,在卡特萬吃了大敗仗。
因為西遼採取的是“宗教自由”的政策,統治的疆域裡有很多基督教徒。
這些教徒也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回到歐洲後,就將耶律大石宣揚信奉基督教的祭司國王。
將他吹捧成是基督教在東方的偉大拯救者和扞衛者。
因為基督教是一神論。
在很多信徒眼裡,是很難理解“宗教自由”這樣的政策的。
一個國家,要麼是由基督教主導,要麼是由伊斯蘭教徒主導。
一個信教的國王,絕不可能允許自己國土信奉第二種宗教。
所以,這個說法很有市場,深受歐洲基督教徒的追捧。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位所謂的“祭司王約翰”,不但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位信佛的儒生。
光是“信佛的儒生”這個身份,估計就足以令歐洲的基督教徒眼睛轉圈圈了。
那些從西遼回到歐洲的基督徒,估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