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沒想到花木蘭將身為洛陽百官之一的盧植給搶了回來,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搶了一個大佬回來。
盧植不僅是統帥,還是東漢大儒,輩分比劉備、曹操、孫堅還高,後者在他面前仍要恭恭敬敬。與招募到的將領不同,他在《領主》世界東漢區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名士,同時還是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漢末三傑”之一,與皇甫嵩、朱儁並列。
遇到曾經的臨時上司,楚天趕緊令人為其賜座。
討好盧植,以盧植的名氣,楚天就算是不比袁00k紹四世三公的名聲,也可以獲得東漢士大夫階級的支援。
“也給各位大人賜座。”
楚天見其他百官還噤若寒蟬,為了緩和氛圍,讓這群官員相信是自己好人,與董卓不一樣,於是向他們示好。
盧植見官員們平靜下來,於是耐心與楚天敘舊:“兩年前,廣宗縣戰場一別,當時你還是一個義軍領主,現在你威震關東,又是伏波將軍、琅琊相,我已有耳聞。”
楚天恭敬道:“在先生面前,子謀還稍顯稚嫩。今董卓霍亂朝政,放火焚燒洛陽,天人共憤,因此響應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賊。”
“子謀為國為民,這是好事。”
“我見先生以及諸位大人沒有去處,不如移駕夏城。夏城雖然算不上絕對的世外桃源,但從未被攻克,百姓安居樂業,正好適合各位大人居住。在下雖然貧寒,卻也可以每個月給各位大人供給錢糧。”
楚天試圖忽悠盧植和這群有名聲的文官前往夏城。
夏城可以養活二三十個吃乾飯的文官,這群文官可以給夏城帶來一些無形的加成,擴大琅琊國的文化影響力,總體而言,不算虧。
盧植表情黯然:“現如今朝綱大亂,天下難以安定,我打算返回涿縣隱居,從此不問世事。”
盧植想要隱居?
楚天不願放棄招攬一個統帥和大儒的機會,於是說道:“此言差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大亂,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即使是一屠戶也應當戎馬從軍,平定天下,以換黎民一個泱泱治世,何況先生曾為北中郎將鎮壓黃巾。先生不感到慚愧嗎?”
“好一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盧植被一個後生說教,而這個後生還字字珠璣,切中要害。
盧植本身是一個剛直的人,被楚天這麼一刺激,即使有兩三分知道楚天的用意,卻還是願意主動上鉤。
這是陽謀。
對付性格剛直而又沒有主公之人,楚天反而覺得容易。
忠、孝、義、名、利、色,人性莫過於如此。
盧植主動問道:“伏波將軍年輕有為,想必有豪情壯志,不知有何對策,可平定天下?”
楚天答道:“唯有以戈止武而已。”
盧植沉思:“近日我思尋良久,也僅有此途……”
原來盧植也有主張動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想法?
說起來也是,一個親自指揮鎮壓黃巾軍張角的中郎將,怎麼會意識不到武力的重要性?
與同為儒家、被黃巾軍趕著跑的孔融不同,盧植可是將張角逼到廣宗城的軍事統帥。他不會侃侃而談,也不會輕視武力。
歷史上盧植一度出任袁紹的軍師,不過一年後盧植便去世。
楚天看時機差不多,提出招攬之意:“子謀不才,琅琊國僅有五萬兵馬,在天下間不算什麼,與董卓動輒幾十萬大軍更是無法相提並論,但子謀志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希望可以得到先生協助。”
楚天公然招攬盧植,其他二三十個官員皆露出異色。
在他們看來,盧植如果效忠於楚天,那就是屈尊了。
盧植的輩分比楚天大兩輩,再加上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