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我們荊州沃野萬里,良將千員,帶甲百萬,何須懼怕夏軍!?”
蔡瑁召集新野守軍,激勵士氣。
荊州軍曾經與夏軍交戰,只是當時戰敗,蔡中、蔡和兄弟還被夏軍俘虜,所以此時再次與夏軍交戰,荊州軍還沒有開戰,士氣普遍下降了5-10點。
蔡瑁不得不設法激勵士氣。
士氣的存在,讓將領不得不時刻考慮如何保持士氣,並非直接招募士兵就可以一擁而上。
楚天帶來九十萬大軍,對於敵軍計程車氣本身就是一個打擊。
蔡中、蔡和兩兄弟被楚天俘虜以後,襄陽蔡家用錢將蔡中、蔡和贖回。現在蔡中、蔡和跟在蔡瑁身邊。
用金錢贖回被俘虜的武將,這樣的行為在中世紀的是西方比較常見,一些有錢的騎士老爺被俘虜以後,對方往往要錢不要人。
楚天看蔡中、蔡和實在沒用,所以很樂意蔡家用錢將他們二人贖回。
蔡中、蔡和因為曾經被俘虜,所以底氣不及蔡瑁,唯唯諾諾。
襄陽城,楊十郎集結二十萬大軍,北上支援宛城。
韓世忠、吳玠、潘美、曹彬、宗澤、文聘、黃祖等武將,徐庶、蒯越、蒯良等文臣謀士皆在。
韓世忠、潘美一度被江東軍俘虜,銅雀為了與宋軍結盟,又被銅雀釋放。
在楊十郎身邊,還有一個年輕的武將。
熟悉三國的東漢區玩家不會對其感到陌生,楊十郎也輕而易舉招募到此人——三國魏延。
領主歷15年,此時第二批三國武將已經逐漸在東漢區嶄露頭角。
只是此時的魏延還十分年輕。
楊十郎也沒有時間給魏延歷練,又或者說,魏延只能在大戰中進行歷練。
魏延第一次上陣,面對的敵手就是恐怖的夏軍。
“若是南陽有失,新野難守,然後是樊城、襄陽,到時候諸位未必有現在的地位。”
楊十郎掃視在場的文臣武將,這是他為數不多的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