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史詩戰役的人選問題。
領土不受系統保護,意味著在進行史詩戰役的同時? 主世界的大戰還在持續。
楚天無法帶走各個戰場的主將。
同理,南邊的諸侯們也不能帶走一些重要的將領? 否則主世界失利? 即使史詩戰役獲得第一也沒用。
“史詩戰役?最好是第二次布匿戰爭。”
埃及? 羅馬三帝凱撒、龐培、君士坦丁,聯手攻打埃及諸省聯軍,得知第六次史詩戰役,君士坦丁陷入短暫的沉思。
羅馬人已經征服了北非不少地方,理論上來說,君士坦丁已經不只是羅馬的領主,因為君士坦丁佔領了不少非洲的領土,算是半個非洲領主。
史詩戰役,很有可能是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有可能會出現北非的第一名帥漢尼拔。
但這一次,又是羅馬三帝內部的大戰。
小亞細亞,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遠征軍擊垮、安撫奧斯曼帝國的各個權貴。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提議,亞歷山大對奧斯曼帝國的權貴們進行妥協和聯姻,並且希望逐漸將小亞細亞希臘化。
“已經統一的歐洲王國,將會被分成兩個陣營……”
亞歷山大收到的史詩戰役規則有些不同。
歐洲有些王國內部已經統一,無法劃分陣營,因此,歐洲大陸,除了三帝共治的羅馬帝國,其他文明的領主分成了東歐、西歐陣營。
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娜與德意志的霍亨索倫在波蘭王國大打出手,因為瓜分波蘭王國產生爭議,直接開戰。
這也是為何,漢帝國的南北大戰,葉卡捷琳娜沒有出兵,也沒有名義多次介入漢帝國的統一大戰。
葉卡捷琳娜也有自己的煩惱,霍亨索倫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後,控制德意志、波西米亞、奧地利、匈牙利,瓜分波蘭,已經有與沙俄帝國抗衡的資本。
“彼得,你有時間,前去漢帝國的夏城,見一下你的父王。”
葉卡捷琳娜在看完史詩戰役的規則以後,得知東歐、西歐將會分成兩個陣營交戰,並不在意,而是對成長起來的沙俄皇子說道。
楚彼得,唯一的沙俄皇子,點了點頭。
“索菲亞,你帶皇子和皇女去夏城一趟。”
“陛下,您……”
“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我要擊敗條頓騎士團。”
波蘭王國,波蘭國王雅蓋沃被劃分到了東歐陣營。
“我不願與沙俄人在同一個陣營。”
“雅蓋沃,加入神聖羅馬帝國,我們一起打敗沙俄,你失去得領土,可以從東邊奪回來。”
在長條方桌的對面,坐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霍亨索倫,霍亨索倫像是一個惡魔在低語,挑撥波蘭與沙俄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