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十五章 大宛淪陷(補更22/100)

蔥嶺,山勢高聳,大雪封山,寒風刺骨。

漢軍的旌旗破碎,在寒風之中獵獵作響,不到五萬人的漢軍殘兵在崇山峻嶺的雪山之中行軍,不時有士卒從山道墜入深不見底的懸崖。

西域都防護將領班超牽著戰馬,在狹隘的山道行軍,不時撥出白氣。

烏孫王雙鬢髮白,獸皮帽子上落著積雪。

烏孫國騎兵垂頭喪氣。

沒有行軍將領高仙芝領兵,漢軍在翻越蔥嶺時,損失慘重。

漢軍在大宛國失利,班超的殘兵不得不進入帕米爾高原,返回西域都護府的輪臺城。

漢帝國統一戰爭最慘烈的時候,耶律大石、拔都、始畢可汗等武將進攻大宛國,前後動用了十萬蒙古騎兵、十五萬突厥騎兵、四十萬貴霜兵,又徵發十五萬印度莫臥兒兵,合計八十萬。

大宛國的人口只有兩百萬,青壯有沒有八十萬都難說,全面淪陷。

燕太子、狄青本來率領五萬蒙古騎兵支援貴山城,但五萬兵力在耶律大石不斷增加的軍勢面前,杯水車薪。

貴山城被拔都圍困,大宛國的傳送陣被切斷,當楚天終於收拾了劉備和銅雀後,已經無法往大宛國派遣援軍。

此時再往大宛國派兵,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從伊犁出發,進入賽爾柱帝國,另外一條路是從輪臺城出發,翻越蔥嶺。

兩條路都已經來不及。

耶律大石的兵力還在增加。

窩闊臺統治人口不多、但遊牧騎兵比例驚人的中亞,以及人口眾多的南亞次大陸,全力支援耶律大石拿下西域都護府部署在中亞的棋子,不斷給耶律大石派去援軍。

班超、陳湯、燕太子、狄青外無援軍,只好選擇放棄貴山城,返回輪臺。

拔都、始畢可汗全力阻止班超等人回師漢帝國,企圖全殲西域都護府在大宛國的兵馬。

不過,班超還是和燕太子、狄青、陳湯、烏孫王聯手,突破拔都、始畢可汗的六十萬大軍,進入帕米爾高原的山道。

寒冬的大戰異常慘烈,貴山城的十餘萬漢軍、烏孫騎兵,最終剩下不到五萬人。

燕太子拄著木杖,在僅僅只能容納一人透過的懸崖邊行走,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燕太子環視前後延綿百里的漢軍隊伍? 嚐到敗績? 不時嘆息。

名將之間或許有差距,但拔都也不是什麼善茬? 擁兵六十萬? 圍困貴山城,燕太子不是對手。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大宛國距離漢帝國的腹地太遠。

耶律大石可以儘快得到援軍? 而大宛國的傳送陣一旦失效,漢帝國難以支援大宛國。

“大唐時期? 安西都護府失去對中亞的控制? 多半也是因為中亞距離長安太遠,又有帕米爾高原和天山阻隔……”

燕太子此時深感地形對文明程序的影響。

天山、阿爾泰山、帕米爾高原的存在,阻斷華夏與西邊文明的交流,亞歷山大遠征、阿拉伯大征服? 一般到了天山? 戛然而止,華夏也沒有慾望西征,漢朝、唐朝對中亞的控制力有限。

絲綢之路的存在,讓古華夏與中亞、西亞、西方有交流,但規模終究是不大的。

《領主》裡? 霍安為代表的西域都護府連續兩次攻下大宛國,又連續兩次失去對大宛國的控制? 可見地形的影響依然不小。

“大宛國失守,那麼只能從伊犁進攻中亞……”

燕太子不知道楚天的想法? 他大概猜測到,楚天的野心不只是統一漢帝國? 與雄踞中亞的窩闊臺遲早會有一戰。

大宛國淪陷? 還剩下伊犁河谷? 與中亞相連。

因此,楚天進軍中亞的戰略,還沒有徹底破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