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9部分

依舊在葫蘆口外按兵不動,比起歷史上遊牧民族的叩關侵掠,這次南下北涼顯然要更有章法。楊元贊是北莽東線名義上的主帥,但楊元贊領兵出征後,看似群龍無首的帥帳卻沒有出現一絲混亂,無數條調兵遣將的軍令從此處精準下達各軍,這就得歸功於南朝軍政第一人的董卓,在他一躍成為南院大王后,著重改制兵部,增添“幕前軍機郎”一職,順勢提拔了一大撥年輕人擔任兵部幕僚,人人御賜錦衣玉帶,因此又有“幕前錦衣郎”的綽號,雖然品秩不高,但可謂位卑權重,他們制定出來的用兵策略,只要透過西京兵部審議,別說軍鎮將領和大草原主,就連各州持節令以及楊元贊洪敬巖這些大將都要按例行事。大戰開啟後,這些軍機郎一律離開兵部隨軍而行,大多趕赴東線,董卓給予他們“見機便宜行事”的大權,西京廟堂上當然不可能沒有反對聲音,只是一來董胖子沒怎麼搭理,還厚顏無恥拿了女帝陛下的聖旨做擋箭牌,再者那些如同一夜之間躋身朝堂中樞的年輕人,多是耶律慕容兩姓,要不然就是“灼然膏腴”的龍關貴族子弟,出自於北莽“北七南三”甲字十姓中的年輕翹楚,最次一等也是北莽乙字大姓,可以說董卓這一手破格提拔,差不多將北莽頂尖貴族都給一網打盡了,因此西京的那點唾沫,都不用“會做人”的南院大王親自反駁,就已經早早淹沒在更多的口水中。只不過北莽很快就意識到董胖子的陰險狡詐,這些軍機郎分成兩撥,一撥到了東線,掣肘大將軍楊元贊,一撥則去了大將軍柳珪所在的西線,唯獨他的中線,一個都沒有!只是大局已定,加上涼州以北的戰事註定會最僵持最血腥,去那裡撈取軍功實屬不易,軍機郎身後那些老奸巨猾的祖輩父輩們,也就配合默契地捏著鼻子認了。

只不過當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幽州葫蘆口戰役僅是涼州戰事的佐酒小菜時,南院大王董卓竟然親自趕到了這裡,來到一群軍機郎之中。寬闊如大殿的軍帳內,董卓站在長桌一端的最北位置,桌上擱置有砌有山脈、河流、城池的沙盤,葫蘆口地勢一覽無餘,大奉末年就有一代數算奇人在著作中提出斜面重差術,後來又有製圖六體,經過三百來年的完善,之後黃龍士更提出海拔一說,使得沙盤制藝攀至巔峰,故而當今沙盤之精細準確,足以讓古人瞠目結舌。在這座沙盤上,洪新甲一手締造的葫蘆口戊堡體系得到最直觀的體現,三城六關兩百寨堡,在沙盤上都有標識,數量更大的烽燧因為太小,只有那些佔據險地的重要烽燧,才以長不過寸的小旗幟表現。

風塵僕僕的南院大王才剛剛率數百董家親騎趕到此地,只喝了口羊羶味頗重的粗劣奶茶略微驅寒,就讓一名姑塞州世族出身的年輕軍機郎開始講述葫蘆口戰事進展,後者手中提著一根碧玉質地的纖細長竿,在一群殺氣騰騰的武將中也毫不怯場,在沙盤上畫了一個大圈,朗聲道:“北涼重用洪新甲,截至今年開春,幽州葫蘆口在此人手上營建寨堡兩百一十四座。離陽大興堡寨一事,發軔於永徽初年……”

聽到這裡,很快就有一名打著主意來幽州搶糧搶人搶軍功的大草原主,忍不住翻白眼道:“別扯那些沒勁的玩意兒,就說咱們的兒郎殺到葫蘆口何處了,斬了多少顆腦袋,你這娃兒說得輕鬆,董大王和咱們也聽得爽利。每次聽你們讀過書的人在那兒唸叨,兩張嘴皮子吧唧吧唧的,老子就打瞌睡!”

董卓看都沒有看一眼那位口無遮攔的大悉剔,盯著沙盤緩緩說道:“繼續。”

大草原主頓時縮了縮脖子,不敢造次。

那名幕前軍機郎繼續說道:“離陽大興堡寨屯田最早是薊州韓家提出,初衷是減緩離陽早期發動戰事的糧草補給壓力,後來離陽順勢將薊州各鎮邊軍後撤內徙,充實內地防務,縮短運糧路程,一旦戰事起,也可先以寨堡阻滯兵鋒銳氣,再由後方主力兵力伺機出擊。只是十多年來,離陽故意重兩遼而輕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