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斬了。從此之後,常年讓後金疲於奔命的東江鎮,再也沒有了一絲威脅。東江鎮的軍士百姓大多都是和後金有著血海深仇的遼東漢人。像是孔有德等人和後金都是有著滅門之仇!這些最艱苦的時候下海摸魚拾貝殼填肚子的漢子們到來最後幾乎全都投降了後金。在這個極為重視名聲的時代,就連殺父之仇,滅門之仇都能夠毅然拋棄投入後金的懷抱。究竟是有多麼大的冤屈,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自從有了遼餉開始,這些年來有多少人在指著這個事情過日子?地方官府每年就連正常的稅賦都要放在遼餉後面去做。用整個天下的財力物力,整個大明帝國的國運支撐起來的這支關寧軍,最終又做了什麼事情?
最後的一支關寧軍在失去錦州之後,龜縮在了山海關一步不出。直到李自成攻打山海關,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從此就投降了大仇人後金,成為了滿清的鷹犬。一直到數十年之後,吳三桂發起三藩之亂,最終被剿滅。到了那個時候,關寧軍才算是徹底消亡。他們的無能與不作為毀滅了一整個帝國。
去年祖大壽在錦州被圍一年多之後,在援盡糧絕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向滿清投降。而吳襄雖然被關在了京師,但是他依然成了名義上的關寧軍老大。而實際統帥關寧軍的則是吳襄的兒子,吳三桂。
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吳襄是祖大壽的妹夫。這花費了大明無數金錢和心血,甚至因為徵收遼餉而激起大規模民變才供養出來的關寧鐵騎。早已經完完全全的變成了地方割據軍閥的私人部隊。大明朝廷出錢提他們養兵,而他們也用朝廷的錢來回報那些為遼餉,為關寧軍說話的大臣小吏們。這才叫互惠互利。
吳襄再次找上了高陽。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這每年都必須要有的遼餉!
吳襄之前是先找的首輔和戶部。只不過這兩位也在遼餉之中伸手的大佬此刻一點辦法都沒有。戶部早就已經窮的養不起老鼠,今年各地幾乎都沒有向著京師送賦稅。除了朝廷的掌控力度大幅度降低之外,作為國家南被交通生命線的大運河被流寇們切斷,導致漕運斷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銀子是不用想了,此時天下大亂,各地根本就收不到賦稅。就算是有一些也壓根送不來京師。地方官員們想盡各種各樣的名目將賦稅截流,誰也沒想過往京師送。
吳襄心裡也很著急,這可是當世最大的一筆收入。這麼多年都已經拿習慣了,以後要是沒了,那可真心是受不了。但是他也知道找這兩位沒用,隨後他就匆匆忙忙的進了宮去面聖。(未完待續。。)
。。。
。。。
第六百七十三章 關寧軍 下
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朱由檢已經對這個禍國殃民,卻沒有任何作用的遼餉深惡痛絕!要不是每年都要收這個遼餉,弄的整個國家民不聊生,大明也不至於如此之快的陷入絕境之中。
崇禎皇帝也不是傻子。遼餉大部分都落到了誰的手裡他的心中清楚的很。只不過到了後來在這遼餉之中伸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哪怕他身為皇帝也無法停下來!
因為一旦提出要停遼餉,那必然是各處軍兵都要鬧事,所有的大臣們都要遞摺子反對,甚至關外的後金立馬就要進關來走一趟。無力和這麼多的勢力相對抗,崇禎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繼續徵收這猶如飲鴆止渴一般的遼餉!直到亡國身死為止!
吳襄入宮一提遼餉的事情,朱由檢當即就皺起了眉頭。他直接表示,國庫沒有銀子,宮裡也沒有銀子。讓吳襄自己去想辦法。吳襄能有什麼辦法?他總不能在這京師之中縱兵去搶吧?最後只得繼續使用關寧軍的老招數,鬧事。皇上你要是不給錢,那咱們關寧軍可就軍心不穩了啊。
已經厭煩透了的崇禎皇帝直接把吳襄打發去了高陽那裡。心裡很是明白高陽極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