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時,是徐羨之最早生出廢帝之意。
因為他是首輔。皇帝劉義符覺得自己的意志不能付諸實行,就是徐羨之阻撓所致。
徐羨之感到,皇帝過了18歲了,他遲早要親政,自己最危險。
徐羨之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給傅亮、謝晦,二人深有同感。三人一拍即合。
換皇帝這麼大的事,在三人這如同兒戲,迅速拍板確定下來。
三人又拉上王弘、檀道濟,許諾讓二人與三位輔政大臣一起,均分天下利益。
二人自然心動,覺得風險不大,欣然應允。
那邊,傅亮代表朝廷,率領船隊到江陵去迎接先帝第三子劉義隆。
這邊,徐羨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安排中書舍人邢安泰殺死廢帝劉義符。又派人殺掉被廢為庶人的劉義真。
一勞永逸以絕後患。
江陵城。
宜都王、荊州刺史劉義隆,得知傅亮代表朝廷來迎接自己去建鄴繼位,又同時得知自己兩位哥哥已死,十分猶豫。
長史王曇首、參軍到彥之、主簿王華,三人是劉義隆最親近的幕僚。他們分析後,皆認為無需擔憂,極力主張赴建鄴登基。
臨走前,劉義隆做了一些安排。
他命手下最得力的武將到彥之鎮守襄陽;王華帶領自己的主力部隊鎮守荊州;往下游一點是江州刺史王弘,他是王曇首的親哥,已暗中成了自己人。
這樣部署後,劉義隆登船去見傅亮。
傅亮帶來了迎接候補天子的儀仗和文書,於是按規矩辦理手續。
劉義隆故意詳細詢問自己兩位哥哥死亡的詳細過程,傅亮回答時汗流浹背,渾身無力。
乘船回建鄴的三十多天裡,傅亮派出心腹,希望接近、討好劉義隆身邊的人,比如王曇首,卻不能成功。
傅亮自己也幾次想親自向劉義隆表示忠心,投靠於他。
但是劉義隆的中軍參軍朱容子抱著一把大刀,守在劉義隆的船艙門口三十多天,一刻不離,也不允許任何人進劉義隆船艙。
傅亮自知無法得到這位即將就位的新皇帝的原諒、認可,深知前途堪憂,賦詩嘆道:“…東隅誠已謝,西景誓不留,性命安可圖?”
傅亮之前要求徐羨之不要殺劉義符、劉義真,徐羨之不聽。此刻感覺自己與徐羨之綁在一起,恐怕時日不多,悔恨不已。
傅亮在這裡擔憂,京城中的徐羨之、謝晦也想到了這層。
他們二人商議後,想出了一個制衡劉義隆的辦法:劉義隆到建鄴即皇帝位,荊州刺史位置出缺。徐羨之以朝廷名義,任命謝晦代理荊州刺史,都督荊、襄等七州諸軍事。並把建鄴城裡的精兵舊將,包括精騎兵,全部帶走。臨走前,裝備都換成最頂級的配置。
徐羨之、謝晦的想法是:到時謝晦盤踞長江上游,盟友檀道濟據廣陵。精兵強將在手,徐羨之、傅亮把持著朝政,皇帝劉義隆想與他們反目,也得事先掂量再三。
劉義隆與傅亮的船隊抵達京城建鄴後,朝廷大小官員趕赴江邊叩拜迎接。
劉義隆首先祭拜老爹劉裕,然後按照應有儀式隆重登基。
謝晦離開京城,心裡鬆了一口氣。
他到江陵後,成心向皇帝靠攏,於是用心巴結王華。
王弘不消說,早就透過弟弟王曇首與皇帝達成默契。
檀道濟也透過渠道向皇帝表了忠誠。
劉義隆與長史王曇首密議後,宣佈大赦天下的同時,將謝晦的代荊州刺史轉正,進號衛將軍;
徐羨之進位司徒,繼續擔任錄尚書事,加任揚州刺史;
王弘進位司空,中書監;
南兗州刺史檀道濟由鎮北將軍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