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
對於權侑莉成為一名好演員更是有非常大的提點和警惕。也就是因為各種的模擬,權侑莉才會在拍攝時表現的完全不像一個新人。
該怎麼解釋呢,還是要把一個劇組如何執行的姿態和碰到的問題和大家簡要的介紹下。
各位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一定會覺得那種大場面鏡頭都是看的非常過癮,看著某些騎兵步兵殺將過來或者殺將過去,連帶上電影院裡或者電視裡面逼真震耳的音響,沒等看清楚怎麼回事呢,鏡頭已經過去了。只留下一陣的視聽震撼和熱血的感覺。
但是要說起拍這些鏡頭地過程,不能不說,這絕對是一件無趣之極的事情,其煩瑣的程度甚至足以令人崩潰自殺。
為了拍攝那些鏡頭,劇組先是要僱傭當地的馬術出色地群眾演員;然後一個群眾演員道具師要給準備將近十幾二十件大大小小的道具,從身上的甲片到馬鞍上的一小片猛獸繡像。
所有的細節都必須得設想到了,才能出來那種“古意”的感覺,稍微馬虎一點就會被人罵的是狗血領頭。
不過最麻煩的還要數實際拍攝的過程。
就算是導演和副導演在牛叉,他們也僅僅只有兩個人,一個在現場指揮,負責和群眾演員交流,一個在監視器後面看效果。
經常是導演自以為自己交代的很充分,把自己的要求地感覺描述的很充分了,但是一到副導演執行下來就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群眾演員的問題,主要角色的問題這還是其次了。很多大場面都是非常容易僵硬的。
mbc這部《**》可以說是韓國古裝電視劇的典範之一。
在不考慮和大明星演員的檔期碰撞的前提下,《**》劇組在拍攝某一集時,通常都是先把難拍的大場面鏡頭提到前面來優先拍,儘可能先給它拍完。
中間穿插一些需要細琢磨的演員的表演戲。這樣可以大大縮短群眾演員和一些小配角隨組的時間,省下不少錢。相應的場地租用費和道具及其原材料的租用閒置方面的損耗也會大大減少。
但即使如此這天下來,各種費用包括道具、錄音裝置、美術投入、場地租用、馬匹、群眾演員以及化妝場工等人員的薪水人工。再加上膠片的損耗、軌道車和吊頂威亞等大樁道具的損耗,以及尋演、攝影、美指、錄音人員和演員的摺合酬勞……總之只要一出動大場面的拍攝,一天的費用差不多就要上千萬韓元。
這樣的花費巨大往往是劇組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情。更是導演深惡痛絕的事。
最令人生氣的是花了錢拍不出東西來。到時候導演背後的老大要罵人,導演要為所有的開支勞心勞力
大家應該看到過,在香港新聞裡香港的導演開機的時候拜神求佛,燒香供乳豬。
大家肯定會覺得這是迷信,但是事實上,要真的幹上了這一行,你才能明白在那種環境下真是很難變得不迷信。
有時候一天,一個劇組拍不了一個鏡頭,白白花了更狠多錢,不是這個群眾演員笑場,就是另外一個場工不小心入畫了;再不然就是眼看拍下來了,突然道具或者燈光或者錄音什麼的給你來個小狀況??
總之不順就是不順,鬼使神差的,根工本沒法用科學規律解釋。
但是有的時候,它就一點道理都沒有,狀態好的時候,要是狀態爽了,一個大鏡頭花一個小時就搞定了。大家這樣的情況下,做導演的能不信神嗎?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問題,導演身上的重擔是非常的重,他要考慮到預算,他要考慮到一切的東西。
那種壓力往往會使導演長期處於精神緊繃狀態。
按說李曙寰導演平時是挺大大咧咧的,不涉及原則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嘻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