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1部分

當初在接到此次收復冀中的任務之時,楊震與郭炳勳在兵力的使用上經過反覆計算。這麼大規模的兩線作戰,甚至需要兵力平均分配的情況。對於抗聯來說不僅是第一次經歷,對於作為抗聯最高軍事指揮員的楊震,也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從接受任務開始,楊震與郭炳勳兩個人就在反覆掂對兵力的使用。儘管中央給了將近一年的準備時間,但對於同時準備這麼大兩場戰役來說,時間上還是有些捉襟見肘。而且主要的困難,基本上集中在部隊擴編上。

部隊的擴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是有了足夠的武器裝備和新兵,就可以快速的大規模擴編部隊。武器裝備和新兵只是部隊擴編所需最基礎的東西,部隊的擴編需要的真正基礎東西還有很多。

大量素質合格的各級指揮員,足夠數量的參謀人員和政工人員,以及用來作為骨幹的老兵,才是一支軍隊大幅度擴編的真正基礎所在。缺少了這些真正讓一支部隊豐滿起來的基礎,擴編出來的部隊無論數量再龐大,但真正的戰鬥力也很難滿足需要。

尤其是在抗聯連年擴編,絕大部分的基層營連一級指揮員,都缺乏在一個位置上沉澱的經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幹部不過三年軍齡,便當上了連長甚至副營職的幹部。但並不意味著這些被提拔起來的幹部,自身的能力真的就能夠符合自己所擔任職務的要求。

儘管有著嚴格,甚至可以說苛刻的培訓體系和標準。以及採取影子部隊的擴編模式,透過一個正職帶幾個副職的方法,培養新幹部的帶兵和指揮能力,基本上算是保證了擴編部隊所需基層幹部的素質,可以滿足部隊部分擴編的需要。

但是整體上的數量,受制於部隊整體文化程度不高的制約,培養幹部的速度依舊無法滿足連年擴編所帶來的數量要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楊震的堅持之下,抗聯雖說不斷的在連年擴編。但在整體擴編的數量上,依舊保持著相對謹慎的態度。

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

自進入會戰準備階段開始,儘管總部盡了全力調配幹部,想辦法調整編制。關內兄弟部隊,想盡辦法補充新兵。但在楊震固執的不肯降低標準的要求之下,到此次會戰之前也只擴編了六個步兵師。

因為對於楊震來說,他要的是那種無堅不摧,拉出去就能打硬仗的部隊。而不是建立在沙灘上,一個浪頭打過來就灰飛煙滅,沙子堆起來的部隊。在這一點上儘管知道可能要承擔的壓力有多大,但楊震也是堅決不肯妥協的。

楊震在某些人眼中過於苛刻的標準,讓抗聯即便是經過了將近大半年的擴編,兵力依舊不能說滿足要求。可楊震寧願在兵力使用上,就這麼緊巴巴的,甚至是有些捉襟見肘。寧願就這麼精打細算,也堅決不同意降低任何的標準。

為了在兵力緊張的情況之下,滿足兩線作戰的要求。楊震和郭炳勳在兵力使用上,精細到了每一個團,在坦克部隊的運用上甚至到營一級。但無論計算在精細,同時在相距幾百公里的兩線作戰,並同時承擔兩個主戰場,對於抗聯來說還是有些不堪重荷。

在這種情況之下,楊震與郭炳勳經過慎重的考慮,以及反覆的沙盤推演。還是決定發揮自己坦克數量與效能,皆遠遠多於關東軍的優勢。以及遼河中部平原、低山丘陵,適合發揮坦克作戰的地形。在整個冀中作戰期間,在東北戰場上這個採取以攻代守。

但在全部兵力一分為二的情況之下,東北戰場留守的整體兵力,相對於關東軍來說還是不足。尤其是在主要兵力,都要放在更適合坦克作戰的四平以南,鐵嶺以北的中長鐵路沿線,相對狹長地帶情況之下,地形複雜的東部山區整體兵力不足。

所以楊震在幾經考慮之下,採取了一反常態的戰術。在東部山區採取這種淺縱深與大縱深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