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抗聯的猛攻之下,外圍陣地過早的丟失,讓三岔河守軍從一開始就處於一個不利的狀態。但是憑著之前修建的工事,以及相對雄厚一些的兵力,堅守一夜卻還是不成太大問題的。
但這個傢伙在石頭城子一線丟失後,卻是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硬逼著指揮三岔河守軍的那位大隊長,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石頭城子這個三岔河北面的屏障。那位大隊長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只得在明知道眼下並不應該主動出擊的情況之下,帶著兩個步兵中隊試圖將佔領石頭城子一線的抗聯反擊出去。
實際上這位瀨戶啟少佐是師團部為了加強三岔河守軍防禦能力,而指派到三岔河協同作戰的,並不具備指揮三岔河守軍的權利。而且他與那位指揮三岔河守軍大隊長的軍銜也是相同的,都一樣是少佐,更並不存在誰指揮誰的權利。
而這個瀨戶啟少佐,此時下派到三岔河一線,就相當於後世的掛職鍛鍊幹部。雖然不算鍍金,但是也是以加強三岔河守軍作戰指揮能力而下派過來的。實際上他的職務稱之為參謀長,更為恰當一些。、但日軍連在總兵力達到三千多人,幾乎相當於時下中**隊一個旅的聯隊一級,都沒有設定參謀長,只有一個高階作戰參謀。在不過一個加強大隊的三岔河守軍之中,更不會設定一個參謀長的職務。
眼下的日軍,大多數的時候還沒有因人設定職務的傳統。各個位置,都是一個蘿蔔一個抗。雖說照顧的事件也不是一點沒有,但那是極少數的例子。更多的是發生在高階指揮機構,基層作戰部隊幾乎沒有。因為那些需要照顧的人,根本就用不到上戰場。
但在日本陸軍之中,參謀的權利向來都是極大,膽子也更大,行事更是飛揚跋扈。對於這幫參謀來說,這天下的事情就沒有他們不敢幹的。而且這個傢伙是由師團部下派到三岔河的,相當於身上掛了一個尚方寶劍。
而三岔河一線的問題,卻是恰恰就出在這個被石黑貞藏中將認為最得力的參謀上了。他忘記了自己的這個參謀,嘴頭子上說的是相當的高明,但實際上並未真正的上過戰場。而且他也忘記了日軍的高階作戰參謀,一旦下放就有愛搶班奪權的習慣。
第六十四章 瀨戶啟二的心思
雖說三岔河守軍有自己的指揮官,但是這個傢伙一來,就很自覺的成為了三岔河整個守軍的太上皇,當仁不讓的接手過三岔河守軍的指揮權。原因很簡單,他是師團長派到三岔河的代表。他的話,在三岔河就等於師團長石黑貞藏中將的話。有這個尚方寶劍在手,就算三岔河守軍指揮官再不想低頭,也只能服從他的命令。
在他的逼迫之下,無奈的指揮官明知道眼下出擊等於是送死,但只得帶著兩個中隊的兵力去試圖收復被抗聯攻佔的石頭城子。不過這位大隊長心中也留下了一個心眼,只帶了四個中隊中的兩個和半個炮兵中隊。而沒有按照這位少佐參謀的命令,傾巢出動將來犯之敵趕回出發地。
因為這個大隊長作為一名中級指揮官,對戰局的認識反倒是比這位身為師團高階作戰參謀的瀨戶啟少佐清楚的多。這位大隊長很清楚,抗聯既然要奪取三岔河,派來的兵力肯定不在少數。自己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固守待援,而不是冒失的出擊。
這位大隊長頭腦很清醒,知道如果自己將手頭有限的兵力放在外圍爭奪戰之中,只能將自己不多的兵力一點點的耗光。到那個時候,三岔河就是想守也守不住。他可沒有認為單憑四個中隊,就能擊退抗聯至少一個團的兵力。
在兵力和火力都佔據絕對劣勢的情況之下,貿然脫離堅固工事去打一場得不償失的反擊戰,只能讓對面的抗聯稱心如意。留在三岔河,依靠這裡堅固的工事和熟悉的地形,堅守到援軍抵達是沒有問題的。
三岔河是師團整個側翼安全的保障,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