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與駐開封的三十五師團轄區接壤,向北有駐紮在濟南的五十九師團。
將三十二師團固守的部分重要據點,留下分隊作為骨幹,主要防守任務交給治安軍以及皇協軍,非重要據點全部撤離。至於兗州、濟寧等地區的防禦空白,可以抽調三十五師團、十七師團各一部接替。
除了三十二師團之外,岡村寧次還從十二軍所屬的獨立混成第五、第六、第七旅團,各抽調出五個步兵中隊。方面軍直屬尚未參戰之各個獨立混成旅團中,抽調三個步兵中隊。組成一個加強支隊,由獨立混成第六旅團長盤井虎次郎少將指揮,立即北上平津一線。
以第一軍駐山西運城的三十七師團之步兵二二五聯隊為基幹,加強駐開封的是十二軍之三十五師團抽調出三個步兵大隊,五十九師團抽調出六個步兵中隊組成一個支隊,由三十七師團所屬三十七步兵團長中島吉三郎少將指揮,立即增援晉北。
只是對於岡村寧次來說,撤出兗州的三十二師團留下的防區空白好說。雖說十七師團是十三軍所屬部隊,但是以自己與十三軍司令官下村定中將之間的關係,請求他暫時照顧一下還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對於岡村寧次來說,只抽調一個三十二師團外加兩個支隊北上增援,是無論如何也不夠的。察南戰場是有了部分保證,那晉北戰場怎麼辦?對於集寧、豐鎮、大同一線的抗聯部隊,抗聯自己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增援。
以之前戰局之中,抗聯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火力來看,即便加上四十一師團與編成的中島支隊,恐怕援兵的數量也不一定會滿足需要。而且這麼一調動,整個方面軍將再也無預備隊可以使用。
猶豫了好長時間,最終岡村寧次還是沒有顧忌自己的臉面。分別給南京的支那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以及東京大本營發了一封電報。在將戰況如實的做一彙報之後,他直接告訴畑俊六大將以及東京大本營。
如果想要保證平津地區,以及繼續對山西的控制。要麼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要給華北方面軍增加兩個師團的兵力。要麼放棄同蒲鐵路以西的晉南地區,將駐運城的第三十七師團撤往介休以北地區,以便騰出三十七師團北上增援晉北。
甚至岡村寧次認為,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連長治都可以放棄。將正太鐵路以南的兩個師團,在同蒲路以西撤至平遙至柳林公路以北。在同蒲鐵路以東,則撤至平遙、榆社、遼縣以北地區。
岡村寧次放棄運城,並非是單純從增援晉北戰場考慮的。他的很多想法,是基於目前中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考慮的。作為一名中國通,在解決中國問題的時候,他更希望中國人自己內部亂起來。
有效利用中國人內部的矛盾,減輕日軍在戰場上的壓力,縮短日軍戰線,才是他認為解決中國事變最好的辦法。他提出將整個晉南讓給晉綏軍為主的第二戰區,這其中包括十八集團軍活動最為頻繁的呂梁、太嶽、太行山區,以及原來歸屬一戰區的中條山區。
在岡村寧次看來,中國人所謂的一致對外,現在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句口號。其實內部早就已經因為戰場的各種矛盾,而出現嚴重的分裂。如果不是日本軍隊還在中國,兩方面現在肯定已經動手。
去年中條山會戰期間,華北方面軍對中條山守軍發起攻擊的時候,近在咫尺的第二戰區卻是坐視不見。空握十幾萬軍隊,卻沒有派出一個師的增援力量。甚至重慶要求其派出部隊掩護被擊潰的中條山守軍,他們也沒有做到。
如今只能困守晉西南十幾個縣的那位山西王,已經避免一切的軍事行動。更多的是儲存實力。控制區日蹙的這位山西王與他的所謂晉綏軍,為了儲存自身實力,而不被重慶方面徹底的吞併,與重慶方面是矛盾重重。
同時為了爭奪地盤,與在山西境內的共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