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傷。”接下來,師傅便開始發表演說,大意是,犯這種腰傷的人絕大部分是青壯年,由於體格強健,平時受傷不易覺察,但要是不早作治療,傷情會越來越重,腰間的“影子”會越來越暗,這叫“秋後算賬”、“老來算賬”,其後果不堪設想,說不定會廢了身子,下半輩子會癱在床上。看看大家臉作吃驚狀,師傅突然話鋒一轉,說自己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好訊息,請大家放心,他這裡有神奇膏藥,可以根治這種腰傷,並聲稱,這種膏藥是根據祖傳秘方研製而成的,藥到傷除,藥到痛除,包打包好。不過,說到這裡,師傅總是打住話題,轉過身去給那個倒黴的犯有腰傷的人,啪啪啪打起膏藥,並追著問:“怎麼樣,有辣絲絲的感覺嗎?”“很舒服,對不對?”“腰開始發燙了,是不是?你覺得寬鬆多了吧?”在得到對方一一明確無誤的回答之後,師傅這才亮出底牌:“噯噯聽清楚了——前面老先生,後面老師伯,兄弟我今天帶了部分膏藥,這些膏藥不是賣的,而是送給大家作個廣告的,誰要的話,請舉個手,只是數量有限,每人只能要一張,如果再要的話,兄弟我先記下,下次來時給大家補上。怎麼樣,現在大家舉個手吧?”顯然,現場馬上亂成一團,人人舉起手,又喊又叫的,爭著要。要趣的是,最後師傅送出去的膏藥往往不到十個,而讓他七說八說,對方糊里糊塗自掏腰包購買的卻是一大摞!
我長大後才明白,賣這類膏藥,師傅不是隨隨便便從人群中拉人的,而是事先串通好的,他拉出的人往往是“火媒頭”。
火媒頭原是一種引火工具,用媒頭紙捲成,它會儲存火種,你吹口氣,它就會竄出火苗。芙蓉是半山區,當地人燒飯做菜,燒的都是毛柴或硬柴,特別是毛柴,常常半溼不幹的,引火若用火柴,破費太大,於是許多人使用火媒頭。顯然,火媒頭有兩大特點:一是靠吹,吹它才竄出火苗;二是它為人家墊底,充當引火的角色。這些特點也恰恰是騙子幫兇的特點。所以,芙蓉人稱騙子幫兇為火媒頭。火媒頭自然是可惡的,但他們與師傅串通起來哄人騙人,其手法往往很高明,很隱蔽,一般人是看不出的。有時,為了假戲真做,讓觀眾看不出破綻,作火媒頭的人常常裝出傻乎乎的樣子,有時甚至還在某些關節故意與師傅唱反調,讓人覺得他與師傅毫無干係。其實,大凡圈地做把戲,火媒頭是不能沒有的,否則,師傅嘴功再好,也孤掌難鳴,很難哄人騙人上當的。
做火媒頭的人不少是芙蓉街人。
我覺得芙蓉街人在許多地方說得響,有幾分體面,但在這方面說起來卻有點心虛,有時教人抬不起頭。
做把戲的模式:一敲二吆三耍四抖底
我是一個典型的把戲迷,平時逢“戲”必看,幾乎做到一場不落,而且,每場把戲,我都是從頭看到尾,有時甚至在把戲散場之後,我還尾隨師傅來到其投宿的客棧,看師傅如何給人家治病療傷。自然,把戲看多了,我也漸漸看出了一些名堂。
做把戲(2)
我發現,做把戲有一個模式,那就是“一敲二吆三耍四抖底”。
一敲,就是敲鑼佔地盤。做把戲的敲鑼頗有講究,鏜鏜鏜鏜鏜鏜鏜,鏜鏜鏜鏜鏜鏜鏜,接連不斷地敲,下錘均勻而不沉重,聲音平緩透亮。這聲音似乎特別通俗,遠遠聽見,誰都知道街上要發生什麼事了,於是大家循聲趕過去號凳子,站圈子。芙蓉街常見的做把戲的地方有兩處,一是中央街,二是上街橋頭,前者多在市日腳,後者多在市日。把戲人人愛看,每當鑼聲一響,特別是小孩,又喊又叫,街道巷弄裡拼命跑,唯恐趕不上趟。我自然也一樣。有時,大家圍成一圈,裡三層外三層的,密密麻麻,水洩不通,我擠在裡頭,身子就好比波濤中的小船一樣,被推來搡去,老是站不穩腳跟。有時圈子越擠越小,做把戲的就舞起飛鏢,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