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採臣連忙正襟危坐道:“是,宗主請講。”
“本座只是一介國師,你在本座面前說你呀我呀的,自是無所謂。可進了宮晉見陛下,可就不能這般行事了。如今也沒時間請人來教導你晉見時的規矩了,你仔細聽本座的話便是。”看了看寧採臣不停的點頭,似乎有認真在聽的模樣,雍正心中滿意。
“你雖是秀才,但畢竟沒官職在身,所以見了陛下,就要自稱學生。因為你沒學過晉見陛下的禮節,所以本座到時會與侍衛說情,破一次例直接帶你進太初宮內,到時候你只要學著本座行禮便是了,陛下是不會見怪的。只是,陛下若沒讓你平身,切記不可自行進來,此乃大不敬。
而且陛下要問你話時,你一開口不能直接回答,而是要先加上一句‘回皇上的話’,若是陛下無話問春色,你又有話要說,那你的第一句就是‘啟稟皇上,學生有話要說’。記住,態度要恭敬守禮,萬不能在本座與陛下說話之際,突然插話……”
雍正嘮叨了許久,寧採臣就聽了許久。他雖然是個情愛至上的人物,卻並非不識好歹,立時就領會到雍正是在提點自己,便忙不鬼神的仔細聽了。邊聽還邊想著,面前這個人看著覺得冷漠不好親近,實際上卻是個面苦心熱的人物。
況且之前面對著自己還喊打喊殺的,可真要單獨相處的,卻連自己的一根手指頭也未碰。玄心四將和諸葛兄弟都在馬車外頭走著,可自己的身體不如他們,君子六藝中的御之一訣,又因為家中貧窮而未曾學過,倒是難得對方細心,竟是允得自己與他共乘一輛馬車。
如此這般,寧採臣對雍正的印象竟就這樣扭轉了過來,便是平時他看得不順眼的地方,也為其找起了理由來開脫了,實在是令人咋舌啊。
因為性子嚴謹,雍正早早就派了人先去宮中通報一聲。待到了皇宮時,守門的侍衛檢查了牌子,又掀開了馬車的簾子,確認裡頭坐的是雍正本人後,就讓雍正進宮了。
不過,因為寧採臣不是蕾,雍正自然就沒了要把馬車直接開到太初宮的意思,只領著寧採臣下了馬車,步行進了皇宮。然後在一名小太監的領路下,一路走到了李隆基所在的太初宮外。
寧採臣雖對皇宮心生好奇,但因為雍正在路上的提點,以及他對皇室的敬畏,終是不敢到處張望,只低著頭跟隨在了雍正的身後。只是偶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用眼角偷偷的瞄了瞄四周罷了。
洛陽皇宮佔地廣闊,從宮門到太初宮走了近半個時辰,讓寧採臣這個文弱書生有些吃不消。好不容易能停下來,自然是鬆了一口氣。一時又有人傳陛下召國師晉見,寧採臣便欲要跟上去一起走,卻被守在太初宮外的一名侍衛給攔了下來。
寧採臣還來不及與其辯論一番,早有準備的雍正就已經轉過身來,一把抓住寧採臣的手,與侍衛解釋道:“這位寧公子是隨著本座一起的,請劉侍衛只管放人,陛下那邊本座自有解釋。”
劉侍衛見雍正竟然記得只與他說過一句話的自己,只覺得受寵若驚。後又聽到對方說:“陛下若有怪罪,本座定然一力承擔。”立時顧慮全消,畢恭畢敬的請了對方進宮。
進了太初宮,端坐在龍椅之上的李隆基見到雍正,還未等他行禮,李隆基便下得臺階要上前去扶。雖其後頭跟著一個面生的人物,李隆基也不當一回事兒。
可李隆基的動作雖快,可雍正的速度顯然比他更快,跪地請了安,待李隆基走到雍正的面前的時候,整個晉見的禮節已是全部完成了。
無奈之下,李隆基只能隨著對方的動作,虛扶著雍正起來,口中說道:“國師還是如此多禮,快快起來吧。”
雍正站直了身子,然後往旁邊移了一步,露出了其身後仍然跪著的寧採臣,道:“陛下,請容臣引見,這位是七世怨侶之一的寧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