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五章 好勇鬥狠之輩
上午到傍晚,楊一清其實一直都沒閒著,他雖是兵部尚書,但在這種時候,他的權力幾乎為零,兵部的調兵之權此刻根本不及將領們的統兵之權,所謂現官不如現管就是此時的真實寫照。
新舊交替,兩大勢力開始了火拼,起決定作用的便是握著兵權的人,無法無天的情形下,任何所謂上官的命令都是一紙空文。
但楊一清不能袖手旁觀,以正德的名義下達的京中守禦兵馬職責交替的聖旨自然是讓人生疑的,外軍呼啦啦的進城,團營被勒令守在營中不準行動,這件事本身便不合情理;然而那是皇上從宮中發出的聖旨,就算有所懷疑,也因無法見到皇上而難以親口問詢。
當宋楠進京的訊息傳到楊一清耳中之後,楊一清知道,一場暴風驟雨即將襲來。他甚至沒機會見到宋楠,這場火拼便雷霆般的開始了。張侖的兵馬,錦衣衛的兵馬參與其中楊一清絲毫不覺得驚訝,但以他的眼光來看,這一次勝負難料,因為楊廷和早有佈置,外軍的兵馬人數也更多,而宋楠手中的大軍在外,遠水難解近渴,一切充滿了變數。
楊一清此時恨不能自己不是兵部尚書,而只是一名領軍的團營侯爺,那樣他便可義無反顧的率軍參與其中;他明白這些侯爺們都是些望風使舵之輩,若形勢不明朗,他們根本不會出動;而形勢一旦明朗化,則很有可能是己方失敗的時候。
所以楊一清不得不化身為說客,拋棄了自己兵部尚書的身份,從午後開始,便在幾處團營駐地中穿梭遊說,只可惜大多數侯爺都很有小聰明的伎倆,不是不巧錯過,便是壓根不見人影,總之是避而不見。
楊一清一咬牙,索性在果勇敢勇兩營之中坐著不走,死等兩位侯爺的到來,之所以選擇勸說這兩人,楊一清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這兩人當初和定國公徐光祚走的很近,這正是楊一清用來說服他們的理由,楊一清要告訴他們,他們本來就在團營之中地位偏後岌岌可危,若是這一次再不表現的話,將來便無立足之地了。
同時楊一清不得不平生第一次在他人面前吹噓宋楠,他將宋楠在西北的大小戰役,計謀和指揮都添油加醋的告知兩位侯爺,意圖便是讓兩位侯爺明白,宋楠這一次絕不會失敗,提醒他們,早一點幫宋楠,便多一份功勞和情義。同時趕在其他侯爺們之前跨出這一步,正是將來論功的關鍵之處。
兩位侯爺躲了半天,終於無法不露面,在楊一清三寸不爛之舌的鼓譟之下也有些動心,加之他們派出的哨探稟報正陽門戰局似乎即將逆轉,兩人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是便出現了梁儲看到的那一幕。
雖然這時候出兵已經是錦上添花之舉,但對於局面的迅速平息還是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
事實也很快證明了這一點。
……
正陽門城牆倒塌之後,張侖率奮武營神機營上萬兵馬立刻向隘口地段展開兇猛的攻擊,當城牆不再是阻礙的時候,雙方的戰力差距便很明顯起來,經過整頓之後的團營人數雖然少了,但裝備武器人員的精幹都上了一個臺階,和以前的老爺兵不啻天壤之別。
更何況張侖手裡握著的事團營第一營,更有擁有兩千多隻鳥銃和單管火銃的神機營,近距離的交手其殺傷力可想而知。更別說還有八。九百錦衣衛親衛營,數千外城錦衣衛千戶所的緹騎相助了。
雖然張偉命手下兵馬奮力堵住塌陷的城牆口,數千弓箭手也將密集的箭雨傾洩到豁口前的空地上,但依舊無力阻擋張侖和錦衣衛兵馬的衝鋒,很快便有數百士兵爬上倒塌的城牆廢墟上,開始了和外軍的肉搏戰。
於此同時,大明門外,譚佑率五千廣場上的外軍開始猛攻宮門,如果沒有援兵到達,那麼擒獲宋楠便是最後的稻草,原本打算天黑之後抽兵馬攻襲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