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赦免八王黨之外,項南還重審年羹堯、隆科多案,赦免了大量受牽累的人員。 年羹堯本是雍正最為寵信的大臣,只可惜他恃寵而驕,居功自傲,狂悖無禮,甚至還曾起了反心,因此被雍正厭惡,從威震一方的大西北王,一路貶謫到看守城門的閒散章京。 之後,年羹堯全家被押解進京,被彈劾九十二樁大罪,最終被賜自盡。其子年富被斬,其餘諸子發往邊境效力。 另外,其幕僚、部將,以及過從甚密者,也被貶輟、流放甚至囚禁,受牽連者也有千餘人之眾。其中不乏巡撫、總督、將軍、都統等高官。 隆科多也是擁立雍正上位的功臣,還是雍正名義上的舅舅,但他仗著擁立之功,結黨營私、專擅朝政,囂張跋扈。 因此在雍正收拾了年羹堯之後,第二年就將隆科多囚禁。長子撤職,次子發配。曾經威風一時的從龍功臣,就此窩囊而死。 而隆科多當權之時,也曾大肆籠絡臣屬,在朝中形成一股勢力,稱為“佟黨”,與年羹堯的“年黨”經常內鬥。 隆科多垮臺之後,佟黨也和年黨一般,全被牽連其中。被撤職的,被流放的,被圈禁的,也是數不勝數。 如今項南重審年羹堯、隆科多案,同樣是為了緩和統治階級內的矛盾。並且,也想招攬一批人才為己所用。 畢竟佟黨、年黨中,不乏巡撫、總督、將軍、都統之類的能人。他們之所以受罰,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彰,只是因為他們站錯了隊。 如今項南給他們重新站隊的機會,他們只要不是腦袋進水,自然該知道應該站誰的隊。而且,他們現在一點勢力都沒有,要想重新起復,獲得重用,只能緊抱項南大褪才行。 項南幾乎一分錢不出,就收穫這麼一批人才,自然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 除了赦免八爺黨、佟黨、年黨之外,項南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密摺制度。康熙年間,首創密摺制度,不過只有二品以上大員,以及皇帝的心腹才可以上密摺奏報。 雍正即位之後,為了廣開言路,增加了密摺奏報的人數。凡四品以上官員,都可上密摺奏報。 雍正每天除了處理政務之外,還要閱讀大量的奏摺,以至於每天只有四個小時休息。在歷代君王中,雍正都算是勤勉的。 項南即位之後,依舊堅持密摺制度,廣開言路,以免自己成了睜眼瞎子。 比如禁止虛報開墾。墾荒本來是好事,歷代朝廷都喜歡百姓墾荒,拓展耕地面積,以便增加糧食產量和稅賦。 但是康熙、雍正兩朝時,地方官虛報開墾數量,就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他們虛報數量,以此來博得皇上的嘉許和獎勵,還能趁機向地方增加稅賦,因此導致民眾苦不堪言。 因此項南特地下令,禁止虛報開墾,否則一經查實,便當重處。 再比如禁止捐納。所謂捐納,是指朝廷為彌補財政困難,允許士民向國家捐納錢物以取得爵位官職的一種方式。 捐官雖然短期內有助於緩解財政困難,可是卻容易造成官員腐敗,賄賂盛行,貪汙成風。 正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所說,捐官就是買官,跟買牛馬一樣,買回去是為賺錢的。清朝官員俸祿並不高,七品知縣年俸只有四十八兩。 而買一個知縣,都要四千六百兩銀子。官員就算做到死,這筆錢也賺不回來。所以註定他們任職之後,是要大貪特貪的。 如此一來,他們肯定會營私舞弊,貪贓枉法,導致民眾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項南正是知道這一弊端,所以堅決禁止捐納,並考慮在將來逐步剔除捐納所得的官,以此來提高官員的廉潔度。 …… 就在項南推動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時,後宮內,富察琅嬅也提出後宮眾嬪妃應該克勤克儉,並帶頭表示不再穿江南所進貢的昂貴衣料,也不再佩戴名貴的珠寶首飾。 另外,日常的胭脂水粉、炭火等也要減半分發,就連伺候阿哥、格格的人都要減半。 她身為皇后,乃是六宮之主,如今帶頭提倡節儉,誰敢反對,當下眾嬪妃也只得無奈答應。 項南聽說之後,卻是表示支援。 宮中開銷主要有采辦、賞賜、祭祀、修繕等幾項,其中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