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釋放農奴和改革田地的做法,自然令那些貴族、地主十分憤怒。 他們秘密籌劃,準備對項南進行瘋狂的反撲。 他們四處串聯,組織破壞。他們被項南打怕了,不敢集結大隊人馬跟項南斗,只能是組成小股部隊,對項南派出去的工作組進行襲擾。 不過項南也不是吃素的。他將那些恢復自由身的農奴武裝了起來,很快就組成了幾百支武裝土改隊。專門打擊負隅頑抗的貴族、地主,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 而對於保護自己得來不易的自由人身份,以及分到的田地,這些農奴的鬥志可是相當強悍的,甚至可以說,就算是項南想收回田地,他們都不樂意。 為此,這些農奴爆發出了相當強的戰鬥力和戰鬥智慧。不僅有效打擊了那些貴族、地主的破壞,而且還帶動了覆蓋全羅剎國的轟轟烈烈的革命。 項南雖然是異族統治者,但仍舊藉此獲得了他們的廣泛認可。 甚至項南修建的羅剎同西域的鐵路,都有數百萬被解放的農奴參與修建,使得鐵路建造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 就在項南掀起釋放農奴和田地改革的同時,他又命北洋水師沿白令海峽進入北美洲,逐步在那裡建立定居點,將中原百姓陸續遷居於此。 乾隆年間自然災害不斷,光史書上記載的飢、旱、寒、雹、澇、蝗、疫、震等就多達數千起之多,可以說黎民百姓生活的並不好。 所以才會有“走西口”、“下南洋”、“闖關東”這三個人類歷史上都罕見的大規模移民現象。雖說中國傳統是故土難離,但為了活命也沒辦法。 再加上項南為了提高大家移民的積極性,不僅免費分房分地,甚至還直接減免賦稅。 尤其是項南早早命人在學堂上教授《地理》,因此誰都知道,西域、歐洲、北美物產豐富,地廣人稀,喜歡種地可以種幾百畝。 到時候不用交稅,該有多賺錢,因此百姓們移民積極性很高。 其實中國百姓之所以故土難離,一大原因就是因為無知。 當時的朝廷為了管理百姓,不允許他們四處遊走,要想出門必須要有路引。否則沒有路引,還敢四處亂走,至少要杖責八十大板,甚至還要受絞刑。只有秀才以上才沒這個禁忌。 所以絕大多數百姓從生到死,只能在方圓幾十裡活動,等於是井底之蛙,根本沒見過什麼世面。所以他們也不敢出去闖。 就像那頭從小被鐵鏈拴著的小象,就算長大之後,把鎖鏈去了,只用一根草繩拴著它,它都不會亂跑。 而項南在小學時候就教授《地理》,告訴孩子們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百姓們耳濡目染,對外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所以他們也就沒那麼怕了,甚至還對西域、歐洲、美洲充滿嚮往。 因為那邊真的地廣人稀,一個人可以種幾百畝地,怎麼可能還會餓得死人。所以朝廷要組織移民,很多人都積極響應,巴不得到那邊分幾百畝地,從此再不用受窮了。 因此說,開啟民智還是有好處的。 …… 時間一晃,來到乾隆二十五年,項南在羅剎國的統治基本已經鞏固了。 那些敢跟他炸刺的貴族、地主都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算心懷怨言,也不敢再蠢蠢欲動。 最關鍵的是,全羅剎國的農奴,已經被他發動起來。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他們已經凝成了一股繩。 他們對那些貴族、地主的恨意,甚至比項南還要高。就算項南肯放過他們,他們都不願放過那些人。 可以說,就算項南離開,他們也不會允許那些貴族、地主再來欺負他們,奴役他們。 而在這一年,羅剎國通西域的鐵路,京城通西域的鐵路,終於在阿拉木圖交匯。 這條鐵路全長一萬兩千裡,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為了修建這條鐵路,項南耗費了近四億兩白銀,動用了數百萬工人,可以說是加班加點,日夜不息。 為了鐵路所需的鋼鐵,項南不僅讓羅剎國的鋼鐵廠晝夜不息,甚至還不惜重金,從國外高價引進。 不論如何,總算是建成了。 建成之後,第一列中歐專列從京城出發,前往羅剎國,帶來了換防的軍隊,以及最新的武器彈藥、絲綢、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