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3章 【抓緊錢袋子】

項南透過一步步收權,逐步架空內閣官員之後,進一步就是控制財政了。 皇帝的權力主要來自三方面,分別是人事權、財證權和兵權,三樣權力缺一不可,否則皇上就會變成軟腳蝦。 而明朝的財政制度非常奇葩。比如開國皇帝朱元璋只收實物稅,而且定下的規矩是每年只收兩千七百萬石的標準,並宣佈永不加賦。 但是實物稅有兩大弊端:一是管理成本高,皇朝物產種類成千上萬,不光儲存方式不一,分類核算記賬也是巨大的挑戰。 二是朝廷使用成本高。例如千里之外某地需用米一百石,但光是運費就遠遠不止一百石。收稅的運輸成本朝廷不管,由納稅的農戶承擔。 因此收實物稅,看似是減輕了民眾的負擔,但其實百姓的負擔更大了。 而且每年兩千七百萬石的賦稅,在建國初期或許夠用,但隨著人口的繁衍、官員的擴編、功勳階層的壯大,財政支出就變得越來越大,兩千七百萬石賦稅就遠遠不夠用了。 比如明初各類王公貴族,人數不過千餘人而已。但是經過上百年的繁衍,光是朱姓宗親,人數就已經多達萬餘人。這些人都要靠朝廷供養,佔去了大量的財政開支。 因此財政改革是必須的。 只是要改革財政,卻並不容易。 因為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是最難以觸動的。 雍正當年為了推行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由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變成了一個兇殘、暴戾的暴君。 傳說中的死法都是歷朝皇帝中最奇葩的,是被俠女呂四娘割下了頭顱。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的改革,得罪了天下讀書人,人家自然不會說他的好話了,使勁得詆譭他,作踐他。 由此也可見改革是最難的。 因此歷朝歷代想要變法的國君很多,但是能夠堅持下去,並變法成功的卻是寥寥無幾。 尤其項南這種,之前的土木堡之變,葬送了大明五十萬將士,什麼面子都丟光了。現在雖然復辟成功,卻也是依賴於朝臣們的擁戴。 可以說,只要他敢推動改革,搞什麼“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等,那些朝臣非得把他給推下去不可。 所以就算要掌控財政,項南也先不能向臣子、讀書人們下手。他現在沒有足夠的威望壓服這些臣子,就算下了旨意,估計政令也出不去這紫禁城。 因此項南只能另想辦法,而好在他知道的賺錢的辦法不少。 …… 項南隨後在西山建了天工坊,用於生產玻璃、肥皂、香水、水泥、鏡子、鐘錶等等,他用得錢財都是從曹少欽那裡搜來得。 至於閹黨們雖然也被抄了家,而且抄出了好幾百萬兩銀子,但那筆錢被戶部給收下了,到不了項南的手裡。 而且項南相信,這裡面肯定是有偷手的。畢竟閹黨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怎麼可能只貪了幾百萬兩銀子。 往大了說,幾千萬兩銀子都打不住。刑部、戶部在抄家的時候,肯定眯下了不少銀子。 但項南暫時還不能收拾他們。 畢竟現在朝上的群臣,對他也是心存戒備,擔心他會清算前朝舊臣。如果他大舉清查、裁撤官員,那肯定會引起“官變”的。 而權力雖然表面上是自上而下,官大一級壓死人。但其實權力是自下而上的,失去了底下人的支援,就算是貴為九五之尊,也不過是坐在龍椅上的神像木偶而已。 就像之前的朱祁鎮,名義上是太上皇,但就算是看門的太監,都敢對他大呼小叫,何曾有一絲一毫的敬意。 所以項南只能徐徐圖之,慢慢培養心腹,積累聲望,然後才能與文官集團、武將集團、功勳集團、宗氏集團相抗衡。 …… 項南在西山建工廠的事,並沒有引起朝臣們的重視。 對於他們來說,這不過是皇上的一點消遣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畢竟更荒唐的事,皇上都做過不少了。 項南隨後又提出開恩科選士。 恩科取士,宋朝就已經有了。每逢國有喜事,都會開恩科,以示普天同慶。對此朝臣們自然沒理由拒絕。 因此,恩科取士的旨意隨即便發了下去,一時間,全國的讀書人都很激動。 項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