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寶庫,科學家還存在不少爭議。

許多科學家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所以這種礦藏在遭到破壞後,會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散失,從而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急劇增加。

除此以外,由於“可燃冰”埋藏於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氣相比,它不易開採和運輸,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完美的開採方案。

但這樣一種新能源並不會因此就遠離我們。專家表示,大約用十年時間,人類有望解決好“可燃冰”的開採和清潔燃燒的技術問題,屆時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於應付能源危機。

目前,國家已啟動相關專案,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尋找“可燃冰”資源,並進行深入的考證和相關方面的研究。

………【87、冰雪覆蓋的大洋——北冰洋】………

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把歐、亞、美大陸環抱的這個洋,正式命名為北冰洋。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深度最淺、面積最小的一個,它的面積為1478平方公里,與南極洲相當,只相當於太平洋的二分之一,它的水深平均為1097米,還不到太平洋的三分之一,而最大的水深僅為太平洋中馬裡亞納海溝的一半,為5499米。北冰洋一名源於希臘語,意思是正對著大熊星座的海洋。

北冰洋被冰雪覆蓋,氣候嚴寒,環境惡劣,這使得人們對它的瞭解十分膚淺,所收集的科學資料,也比其他的洋區少得多,因此,北冰洋仍然有很多的不解之謎。

北冰洋按其水深及成因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北冰洋的中央部分或主體部分;二是大部分屬於大陸架範圍的邊緣海,如喀拉海、拉普貼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巴芬灣以及北極群島間各大小海灣與海峽。北冰洋按自然地理特徵可分為北歐海域和北極海域。這兩部分的共同特點是氣溫、水溫較低,各類浮冰分佈範圍廣,海洋生物種類和數量較少。

按照自然地理特性可以分為北極海域和北歐海域。北極海域,位於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和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之間,是一個長3000公里、寬2000公里的橢圓形海域。北歐海域,大致位於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以南,包括挪威海、巴倫支海和白海,面積約408萬平方公里,佔北冰洋總面積的31%。它是北冰洋中水溫和氣溫較高、降水量較多、冰情較輕、海洋生物資源較豐富的海域。

北冰洋的海底地形是一個呈橢圓形大海盆,被3條主要海嶺羅蒙諾索夫海嶺、阿爾法海嶺和北冰洋洋中脊所分割。羅蒙諾言索夫海嶺,高峻而陡峭,它從新西伯利亞群島穿過北極點附近一直延伸到格陵蘭島北岸,全長1800公里,高出深海平原2500米以上,它支配著整個海盆的地形;阿爾法海嶺,也稱門捷列夫海嶺,從亞洲一側的弗蘭格爾島起,延伸到格陵蘭島一側的埃爾斯米爾島附近,與羅蒙諾索夫海嶺匯合;北冰洋洋中脊,也稱南森海嶺,它起自勒拿河口,到格陵蘭島北側,與穿過冰島而來的北大西洋海嶺連線,長約2000公里,寬約200公里,北冰洋洋中脊上有許多裂巖,有平行於軸向延伸的磁異常條帶還有垂直於軸向的橫向斷裂帶,因此,它是全球洋中脊體系的組成部分。

北冰洋深海區被三條海嶺分為兩大部分,靠近歐亞大陸一側的為歐亞海盆,深度一般為4000米,最大深度為5499米位於斯瓦爾巴群島以北,是北冰洋的最深處。靠北美洲一側的為加拿大海盆,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阿爾法海嶺之間的海盆為馬卡洛夫海盆。此外,北冰洋大陸邊緣還被許多海底峽谷所分割,其中最大的是斯瓦大亞·安娜峽谷,位於喀拉海北部,長達500多公里。

大陸架非常寬廣是北冰洋海底地形的最大特點,面積約為440萬平方公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