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做了皇帝后,一方面透過分封諸侯王,拉攏司馬宗親,鞏固自己地位。
另一方面,他希望透過任命朝廷官員,組織起自己的班子。
政府框架結構,他仍然沿用漢魏體系。
只不過,他想安排的人,與他必須安排的人,有些存在衝突。
於是,司馬炎任命人事專家荀顗為司空,把他和爵位專家裴秀找來,一起研究、商定人事安排之事。
君臣三人決定增加一些職位,以便遊刃有餘。
三公是漢魏官體的靈魂,不能變:太尉、司徒、司空。
以前,三公之上,只有一個職位太傅,而且是時有時無,寧缺毋濫。
現在,司馬炎在三公之上設三個職位,稱上公:太宰、太傅、太保。
太宰為上公之首,也是文武百官之首。
安平王司馬孚成為理所當然的太宰,被授開府治事之權。
壽光公鄭充為太傅、睢陵公王祥為太保。
朗陵公何曾為太尉。
義陽王司馬望為司徒,兼任領軍將軍。
臨淮公荀顗為司空。
鉅鹿郡公裴秀為右光祿大夫,兼尚書令。
濟北郡公荀勖為中書監。
武官方面,仍按舊制,依次是: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四鎮將軍、四徵將軍、雜號將軍。
樂陵郡公石苞為大司馬。仍然駐壽春,都督揚州諸軍事。
高平郡公陳騫為大將軍,仍舊駐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
博陵公王沈為驃騎將軍,錄尚書事,統城外諸軍事。節制洛陽城外的禁衛軍。
魯郡公賈充為車騎將軍,兼尚書僕射。
齊王司馬攸為衛將軍。
甾陽公衛瓘為徵東大將軍,兼任青州牧。
鉅平侯羊祜為中軍將軍,統領宿衛七營。
王業為中護軍首領。
司馬炎不設丞相。朝廷各部門實權,由司馬孚、鄭充、王祥、何曾、司馬望、荀顗、石苞、陳騫八人掌握。
這八人都是公爵或以上爵位,時人稱“八公同辰”。
這八人加上司馬攸、裴秀、荀勖、衛瓘、王沈五人,就是司馬炎朝廷的13大權臣。
這些主要文武高官確定後,其屬下百官,由他們自己挑選任命。
朝廷官員的甄選辦法,司馬炎繼續沿用九品中正制。
中正制就是在各州郡設定大中正官,縣鄉設定小中正官。由他們負責人才選拔。
選拔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品望,分九個等級,即所謂九品。
中央制定統一的備選官九品排分表格,由小中正官挑選人才、評品,填報大中正官。
大中正官甄選、過濾後,填表上報,供州牧、都督、尚書檯選任。
這套制度所選官員,無一不是大士族子弟,基本堵死了庶族、寒門子弟在官場升遷的道路。
慢慢地,社會上下層就會越來越分化脫節。一旦有風吹草動,底層人民很容易被煽動,起來攻打官府衙門。
*****
自從日南郡陳傢伙同司馬孚府,搗毀了交州別動隊駐洛陽據點後,韋西風命令士丘成和周汲雲,早就重新打造了一套洛陽情報系統。
雖然他不再負責交州左護軍府,但面對司馬家族建立晉國、封王派官這些大事,韋西風不得不十分上心。對洛陽回來的每份情報,他都認真研究。
晉國局面穩定了,實權文武官員都就了位,他們前幾年的心情都差不多:好好享受安逸生活,少搞事,更不要打仗。
所以,這是吳國,包括交州,最後的寧靜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