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部分

曼、茱莉亞…羅伯茨、朱迪…福斯特、威爾…史密斯等一大波大牌演員都紛紛站了出來,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一時間,“狂暴之路”的支持者似乎無處不在——他們都在支援著同一個觀點,電影本身沒有立場,那些所謂立場都是人們的自我解讀、乃至過度解讀,“狂暴之路”的核心思想沒有任何問題,那麼這些爭議是否應該自我檢討呢?

籠罩在“狂暴之路”頭頂之上的陰雲似乎終於開始逐漸疏散,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洛杉磯時報”成為了第一個主動支援蘭斯的媒體,即使之前這份報紙給予了“狂暴之路”一百分的肯定,但人們還是十分意外“洛杉磯時報”的如此選擇——為什麼不等到“紐約時報”先發表言論呢?為什麼西岸的領軍人物居然再次對蘭斯表示了支援呢?

猜測紛紛擾擾,但卻沒有人真正地聯想到西岸霸主迪斯尼的身上。(未完待續。)

924 形勢逆轉

“消滅歧視之路,依舊漫長而艱鉅。”“洛杉磯時報”以此為標題,撰寫了一篇專題文章。

專題之中,克里夫…羅賓森以好萊塢為起點,對這次“狂暴之路”爭議事件進行了剖析。縱觀歷史軌跡,封建社會經歷了漫長的沉澱和發展,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父系社會在這個階段真正達到了巔峰,當代聞名雖然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但國家機器、宗教信仰、社會意識等框架卻都留有封建社會的深刻烙印。

撇開其他不說,在歐洲各國裡,貴族文化的遺留依舊影響著社會的各個階層,精英文化和貴族文化所導致的階級差異也是歐洲在發展之中必須面對的桎梏,即使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階級觀念依舊難以消除。關於性別的壓制也是如此。

男性在社會發展之中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這也直接導致了性別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中世紀的歐洲,宗教為了樹立絕對權威,甚至發動了魔女審判,女性的社會地位達到了絕對低谷。經歷過數個世紀的發展,女性在消除性別歧視的道路上舉步維艱,一直到1909年的三月八日,芝加哥女工團才第一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號,而這一權益的真正發展卻在漫長歲月沉澱之後才艱難地走到了今天這一步,許多人都認為,比起種族歧視來說,性別歧視已經基本消失了。

但經過“狂暴之路”的爭議,人們才意識到,其實所謂的歧視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漫長曆史沉澱下來的價值觀念透過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深入靈魂,想要扭轉甚至是改變,就必須透過教育的薰陶、媒體的傳播和社會的肯定,力量一點一點地匯聚起來,在年輕一代身上見證時代的變遷。

克里夫在文章之中表示,“狂暴之路”引爆的爭議十分具有代表性。

好萊塢電影可以說是目前影響最為廣泛的藝術手段之一,輻射範圍可以覆蓋全球,即使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也可以感受到電影的力量,但好萊塢卻恰恰是性別歧視的重災區,男女演員片酬不平等,男女演員在電影中的角色分量,男女演員在劇組的話語權,尤其是男女演員的公眾定位——大部分女演員都還是被廣泛定義為花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根深在文化血液之中的性別歧視。

人們為什麼對“狂暴之路”如此敏/感?就是因為這部電影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地打破了好萊塢的固定模式,正如“綜藝”雜誌所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真正的尊重女性,將女性放在和男性平起平坐的高度,從劇本到角色,從劇情到臺詞,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這對於整個好萊塢來說,無疑是石破天驚的,就好像去年的“斷背山”。

但“狂暴之路”比“斷背山”更近一步,後者只是藝術電影而已,前者卻是商業電影,而且還依靠著前期宣傳的火熱,在首映週末就創造了歷史,這才使得爭議猶如火山一般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