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攻略江東終成心腹之患的前事,也頗找到了幾分可以吹捧自己英明的理由。
劉繇本是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又是漢室宗親,大漢朝廷肯定會站在他那一邊,根本不用猜疑。因而除非孫策肯交出已經吞入口中的“肥肉”,甘心將已經到手的揚州三郡拱手歸還,否則,在對上“奉旨”來討逆,順便“安撫”孫氏勢力的秦旭大軍,勢必不會太過好像與了去。
傻子都明白,孫策之前雖然還能借口是奉袁術之命征討揚州,但現在已經把自己處於在了一個沒有“名分”的尷尬境地。不管是歸罪於周瑜的計策有瑕疵,用人不淑;還是怨袁術這老哥實在太過“心急”過當皇帝的癮頭,總之是這個“度”沒有把握好,竟是在孫氏還沒有在揚州站穩腳跟,形成既定事實的情況下,袁術便控制不住心中的慾念,便登基稱帝,打亂了周瑜的佈置不說,讓孫策勢力在揚州也處在了一個不尷不尬的兩難境地。也難怪孫策現在對袁術的怨念遠比之前還要打上許多。
因而若是一心將已經得了大半的揚州拱手“還”給劉繇,除非是孫策瘋了,亦或是出身吳郡的老孫家一門真的盡是忠義傳家之輩。但從孫堅、孫策兩代將傳國玉璽當成自家之物來看,怎麼看老孫家也不像是良善之家。因此,這點絕不可能。
可若是這樣的話,在有劉繇在內的秦旭大軍到來時,怎樣對待便成了孫策需要考慮的頭疼問題。
同秦旭聯手攻袁術的“代價”實在太大,等於是變相服軟,將辛苦了半年的成果拱手讓人,這當然不可取。可若是再同袁術聯合,不說袁術會不會“真心”接納,單憑那張“不知道”何人“代替”袁術寫就的討逆檄文,便已然絕了這條路。況且以孫策的性子,也絕對不會做出這等事情來。所以,現在孫策位置的尷尬,只能被迫選擇同秦旭所代表的大漢“正統”抗衡,以求能保住江東之地,而孫策的這個選擇,也註定了袁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是一個人!這若是被袁術得知,還不知道得有多高興才是。兩家本地勢力聯手對抗秦旭這外來之人,單從兵力和地利上,便已經佔足了便宜,勝算可謂又將大了幾分。即便是“聯盟”已經是仲家皇朝的“叛逆”,但袁術肯定會為自己當初的英明決定自佩不已。
“公瑾,你說那秦仲明自打駐軍江渚以來,便自按兵不動,究竟是何用意?究竟是同時想同時向兩家開戰?亦或是打著拉一家打一家的主意?好歹也給個準信啊!難不成他孤軍在外還想和我等乾耗不成麼?公瑾可有法子去試探一下?總是這麼等著,打又打不得,驅又驅不走,著實讓人憋悶!”正當袁術因為閻象對時局的一番分析,以及孫策軍一直沒有異動,甚至未曾對會稽針對丹陽郡涪關方向增兵的動作,讓袁術著實有了幾分好心情,認為自己果然得天眷顧之時,被袁術看做成“盟友”的孫策,卻是有了幾分焦躁之意。
孫策被人稱為小霸王,可見本就是個急性子。而且歷史上孫策橫掃江東也是一路快攻急襲,州郡幾乎是打下既走,將郡事悉數託付當地豪族世家,只要承認孫氏,便不加相害!這種風格雖然得地甚快,擁眾漸多,甚至不少知悉了孫策行事作風的地方官吏、豪族世家為了迎合孫策心意,還可以製造了孫策不少傳檄而定、望風而降的“美事”,給孫策揚名。讓孫策得意於自家武功之餘,卻也成為了江東孫氏雖然固守東吳三代而不倒,但內部派系林立,導致空有精兵悍將,軍資糧草卻只能守成有餘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