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單于不必灰心,漢人不有句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此番失利,是我軍太輕敵所致,單于可重振兵馬,來年再行西征,必可報今日之仇。”

呼頓單于目光恢復了堅定,凝視著貴山城的方向,惡狠狠地道:“此仇不報,誓不為人!”即刻下令收攏殘兵敗將,向東翻越烏龍嶺。

呼頓單于最終也無法再報仇血恨了,鮮卑人得到了匈奴在大宛慘敗的訊息之後,大舉向匈奴人發起了進攻,已經兵敗如山倒的匈奴人又如何能抵擋得了鮮卑人的兇猛進攻,最終的結果是他們不得不繼十幾年前從河套及漠北西遷後再次西遷康居,呼頓單于也病死在西遷之路上,從此北匈奴便籍沒無名,湮滅在鹹海的不毛之地上。

西域又回到了西域人的手中,只不到當初的二十六國只剩下了九個國家,匈奴敗亡之後,九國復國,但在各國領土的劃分上還是會產生一些爭議。不過,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在太陽神使劉澤的參予下,各國的疆域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雖然無法取得絕對的公平,但太陽神使的話誰敢不聽。

劉澤將軍隊建制打亂,各歸各國,不過他要求各國建立軍事同盟,一國有難,八國相援。各國吃盡了各自為戰的苦頭,對劉澤的要求一致支援,經過此戰之後,他們也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只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才是西域各國存在下去的前題。

劉澤也無心思去幹涉九國的內政,不過有一點他明確地提了出來,西域九國要完全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對途經的商人不得盤剝刁難,要保證他們在西域的人身及財物安全。西域各國對劉澤的要求相當重視,聯合成立絲路管理部門,廣設驛站,增加絲路巡兵,確實地維護商人的利益。

這其後數十年的時間裡,西域對待商旅的政策極其優裕,令無數的商隊驚歎不已,絲綢之路上了,從此流傳著一個太陽神使的傳說。

劉澤拒絕了西域九國熱忱邀請他出任九國之宰相的事,也拒絕接受九國進貢的美女和珍寶,他只是向大宛國索要了一千匹上好的汗血馬和五百名馬伕,畢竟這是他來西域的唯一目的。

大宛國王(原先的大宛王子已進位為王了)和國相令先對劉澤感激涕零,恨不得將全部的汗血馬都給了劉澤,再劉澤只堅持要一千匹的情況下,只能遵命。他們便挑選了一千匹最好的汗血馬交給了劉澤,這其中絕大多數是母馬,至於那五百名馬伕更是精於養馬和馴馬的好手。

雖然劉澤拒絕出任九國之相的位子,西域九國還是將一方極品和田玉雕刻出來的九國之印交到劉澤的手中,用以答謝太陽神使之大恩,各國均表示,不論何時只要持這方印者皆可令九國俯首聽命。劉澤推辭不得,只得接受了這方玉印。

準備停當,劉澤早已是歸心似箭,便立即起程,向涼州開撥。此番回程,走的是北路,沿途的烏孫、溫宿、姑墨、龜茲、車師等國的國王早已是備下美酒,出城十里相迎,盛情款待。如此一路行來,只消得月餘光景,玉門關已是遙遙在望了。

從去歲至今日,整整的一年光景,所有的人看到了大漢疆土,不由得心潮澎湃,在異域呆久了,思鄉的情懷都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那玉門關依稀的關樓是何等的親切。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劉澤跳下馬,轉身向後,凝望著無垠的沙海,那裡永遠地埋葬著他麾下的四十九位勇士,他們把鮮血灑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捍衛為大漢民族的榮耀,他大喝一聲,道:“拿酒來!”

隨眾嚇了一跳,從沒見過劉澤如此大的聲音,不敢怠慢,滿滿地倒了一碗酒,交給了他。所有的人都靜靜地站在了劉澤的身後。

劉澤高舉酒碗,朗聲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