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在城外,和太子軍野戰就更不可能取勝了。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不趕快趁蜀軍還沒合圍之前逃之夭夭更待何時?因此,孫權只是召叢集臣商討了一個上午,就做出了決定,放棄攻打荊州,全軍撤回東吳的領地。
同時,他們還作出了幾項戰略決定,一是加緊聯絡曹魏,和他們建立更牢固的同盟關係,未來的日子雙方要緊密合作,共同對抗西蜀;
其二,屯駐重兵的兩國邊界,隨時防止蜀軍越界作戰;其三,進一步加強水軍建設,一定要在水軍領域取得絕對優勢。只要水軍不敗,東吳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為什麼他們那麼重視水軍,並且認為水軍不敗,東吳就不敗呢?原因是有云夢澤存在。
在那個時候,這一帶的地理環境和後世有很大區別,主要就是有云夢澤存在。後世人不知道雲夢澤,因為雲夢澤早已經消失,但是在三國時期,雲夢澤範圍還非常巨大。
雲夢大澤是古代湖北省江漢平原上的湖泊群的總稱。南以長江為界。先秦時這一湖群的範圍周長約450公里。後因長江和漢水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漢江三角洲不斷伸展,雲夢澤範圍逐漸減小。
西漢時期,因江、漢兩水泥沙的淤積,荊江和漢江兩內陸三角洲聯為一體。在荊江三角洲夏水自然堤北側的原章華臺地區新設了華容縣(故城在今潛江縣西南);在漢江三角洲頂部建立了竟陵縣(故城在今潛江西北)。
揚水兩岸的雲夢澤區逐漸淤填分割成路白、東赤、船官、女觀等湖,雲夢澤的主體已南移至華容附近。
以後,隨著江漢三角洲的進一步發展,又繼續向南、向東推移,南為大江北岸的自然堤所阻,而向東略無阻攔,到東漢時,已移至華容東南。
澤區隨著江漢輸沙的堆積,日益縮小淤淺,而以沼澤形態為主。東漢末年,曹操赤壁戰敗至烏林,已能“引軍從華容道步歸”,只不過道路泥濘難行而已。
雲夢澤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差不多縮小了一半,那麼三國時期雖然也縮小了很多,但總還有一半以上的面積,即使是這一半的面積依然是一片大得無邊的胡泊群和沼澤群。
這樣的地理環境正是水軍的天下,只要有強大的水軍,在這片區域就可以縱橫來去。若戰時,他們不但可以用水軍直接參戰,還可以跨過雲夢澤快速在沿岸的各個城池間運輸兵員、武器裝備和糧草,戰略意義重大。
若戰敗,他們還可以躲在雲夢澤裡的小島上,想找到他們難於登天。一旦你疏忽,他們又可以出來劫掠沿岸,給你造成重大損失。當然,真到了這一階段,他們已經是匪了。
第四十章 趙統逼供
第四十章趙統逼供
這場長沙大戰,蜀軍損失也不輕,入城前被偷襲損失的人馬就不說了,入城後雖然勢如破竹,戰況很順利,但是,在這麼大規模的戰鬥中,一定的損傷是不可避免的。
這場大戰,蜀軍死傷七千多人,其中有兩千多人犧牲,大部分是藤甲兵,也有幾百的火槍兵。火槍兵雖然沒有衝鋒在前,不過他們身上也沒有任何護甲,只要一支箭矢或一把砍刀就很容易gameover。
長沙大戰後,劉厚派出兀突骨帶領他的第二師去收復各個縣城,其他部隊則就地休整。入城戰中,第二師基本上沒出什麼力,而因為前期被偷襲導致大量的減員,第二師被充入了大量新兵。
這些新兵沒有經過實戰的洗禮,現在正好趁此機會,讓他們在收復各縣城的低烈度戰鬥中,取得實戰經驗。也算是以戰代練吧。
火槍兵第六團也是新兵,是後備團,這次劉厚將他們也派出去,配合兀突骨攻打各縣城,讓他們也取得一些實戰經驗。第六團是沒有火槍配備的,不過現在其他團都在休整,人要休息,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