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如沿納、支移、折變、腳錢、加耗、義倉、大斗、大斛、鬥面、斛面(納稅時稅糧高出鬥面斛面的堆尖部分)、呈樣(以官員檢查稅物樣品為名多收農民的糧食等出產)、踢鬥等等不一而足。

大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被地主奸商們歪樓了,張居正的出發點是好的,不要東西,讓老百姓自己買了出產得了銀子來交稅,他很天真的認為這樣既方便了朝廷,又讓老百姓少了盤剝。

誰知事與願違,老百姓的苦難更加深重了,因為需要現銀交稅,老百姓沒有銀子只有農產品,沒辦法只好忍痛在糧食最便宜的時候賤賣拿了銀子去交稅。

到了青黃不接農民餓肚子的時候,他們要買糧恐怕要花當初他們賣出糧價的雙倍甚至幾倍才能夠買回。

一條鞭法到了明朝後期不是方便農民而是坑害農民了,把農民付出所有的苛捐雜稅攤薄到畝產,他們恐怕三成都得不到。

而黃家確保每家每戶淨得七成,應該能夠讓農民慢慢的走向富裕。

在遼東可以圈一些無主之地給農民耕種,明確土地所有權就是他們的,為了防止土地兼併,規定死了,十五年內不可以互相買賣,只能夠自己耕種。

黃家所有會農活的戰士挑選了五萬畝拋荒不久,靠近水源地的田地幫著播種了五萬畝春小麥,黃家的馬匹和慶格爾泰部落的馬匹都不少。

以後在北方大力發展馬耕是必由之路,這也是因勢利導,其實馬耕是中國人的技術,最早記載在於老子的《道德經》中,在這本書裡面就曾經提到過“卻走馬以糞”。

漢武帝時冶鐵鑄造業發達,鐵製農具的傳播更為迅速。馬耕和牛耕,在中原地區已很普遍。其中便有關於馬耕地的描寫。

而中國無論統一還是分裂,每一個時期的政權都在為戰爭作準備,騎兵又是一把必不可少的利刃,正因如此大量的馬匹被用於戰爭。

既使農民有了馬,一旦戰爭爆發,也會被國家徵用,牛被徵用的機會就會少許多,因此牛作為動力來耕地,就一直持續下來,馬耕就被過分精明的漢人漸漸地拋棄了。

黃勝大力倡導馬耕不僅僅使犁田的效率顯著提高,還可以藏馬與民,農民哪裡是怕國家徵用馬匹,而是怕政府變成強盜,搶他們辛辛苦苦飼養的馬匹。

只要政府給足錢糧收購就沒有任何問題,而每一個朝代的君主都比較賤骨頭,他們可以規規矩矩花錢糧向異族高價進口馬匹,但是對自己治理下的老百姓就巧取豪奪了。

黃家生產的鋼鐵打製了一種只有犁鏵而無犁壁的鏵式犁。是根據覺華島上屯田的幾位精於農耕的遼民和顧山海帶著鐵匠師傅共同研製的。

兩匹馬拉著帶著三個無壁犁的鋼鐵犁具,不翻轉垡片只深鬆土壤的耕作法使效率大為提高,這樣的方法不適合南方的精工細作,太適合北方這一種粗放式耕種。

馬耕根本不適合南方的水稻種植,因為馬匹不適應成天如牛那樣在爛泥裡跋涉,會生病的。

在遼東推廣馬耕的好處就是耕種的時候,軍人、工匠可以牽著戰馬、挽馬來幫忙耕地播種,只要三兩天就行了,後期的田間管理就由一家一戶的屯守農民來完成,秋收時再次所有勞力都來幫忙搶農時。

黃勝先在這裡搞五萬畝屯田試試效果,取得經驗後可以逐步蠶食附近靠著大海三十里內的土地,東北在後世是‘北大荒’改造成的‘北大倉’。

那裡的緯度更加靠近北極,而遼西走廊的氣候被北大荒溫暖多了,小冰河的極寒也不會讓這裡連一熟麥子的收成都做不到。

漢人農民太會伺候田地,他們的技術是這個時代無與倫比的,比西方人不知道強多少倍呢,輪種肥田的技術人人都懂,只不過他們不會寫只會做而已。

所有軍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