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孤今天要跟各位大人商議的另外一件事,孤準備推行科舉制,以代替眼前朝廷在選拔人才方面實施的九品選官制。”
“科舉制?殿下何為科舉制?”眾人有些不解,就是張賓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科舉又被稱為科考,簡而言之便是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考什麼由我們來定,題目由我們來出,將考試面向所有的讀書人,不論他們出身貴賤只以他們在考場上所得的成績而論。只有成績優秀的人才能成為官吏這便是科舉。”
司馬遹臉上笑著繼續說道:“科舉只能考應試者的具體實力,而萬萬不能把諸如經典、德行之類令人無法判斷的東西都摻雜於其中。否則我們考出來的人只怕就會變成那種筆下有千言胸中並無一策的呆子了。”
“比如,廷尉府的官員若是不懂什麼律法,怎麼能斷獄判案呢?所謂在其職謀其位。斷案需要精通律法且有斷案的判斷力,主簿需要相應的賬目計算能力,管行政的需要相應的政務謀劃能力。這也是孤為什麼在關中設立各種學院的原因。”
“殿下此計甚妙!若是這科舉跟學堂制度被全面推廣,將徹底打破世家壟斷朝政的夢想!只是這樣一來恐怕要引起其他世家的強烈反彈!”張賓倒是一眼看出了司馬遹推行科舉制和學堂制度的用心。
“當然了,若是此策一出,恐怕這天下也就亂了。因此我們要慎之又慎,在全面推廣科舉、學堂制之前,孤打算對我朝行政機構進行一番改革。”
“改革?怎麼改?”眾人早就被司馬遹的奇思妙想給征服了,到了這個時候,眾人也就只有聽著的份,根本沒有插嘴發表意見的機會。
“大家都知道我晉朝行政官制承襲兩漢曹魏,這套制度已經施行了幾百年,其中的弊端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孤打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具體來說就是三省九部制,分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其中掌握最高行政權的是尚書省,此後天下國事皆上於尚書省。尚書省設一名尚書令掌尚書省一切事務。同時為了輔助尚書令,還將設副職兩名分別是尚書左右僕射。”
“尚書省下設九部分別是吏、學、戶、禮、工、農、民政、漕運、陸軍等部,負責具體的行政事務,每部設尚書一名侍郎兩名,負責領導各部具體事務。”
“殿下,如此一來尚書省的權力豈不是太大了?尚書令不就具備了漢朝丞相的大權?這樣一來會不會……”
張華聽司馬遹解說了半天,發現太子加大了尚書省的權力,尤其是尚書令一職,絕對就是有實無名的丞相,他擔心這樣一來產生權臣。
“呵呵,太傅大人無需擔心,且聽孤慢慢道來,尚書令並不能做到一言九鼎,尚書省中所有的行文都必須有一名副手籤令才能有效。”司馬遹笑著解釋了一下,果然眾人聽完後臉上露出一絲恍然之色。
眾人這才知道太子此舉大大拔高了尚書省的權力,只是這樣一來尚書令的權力將大增,因此為了限制尚書令的權力,才會有後來那一條看似‘多餘’的規定。
“孤先來說說吏部,吏部掌品秩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構。改制後我朝文官將分為十四品二十八級,最高為正三品,以下為從三品正四品、從四品直到從九品。而每一品又分上下兩級,如正三品分為正三品上、正三品下。這二十八級將概括我朝最低的吏員-縣曹屬員到最高階別的尚書省主官尚書令。”
“殿下這裡面怎麼沒有一品、二品啊?”裴危有些搞不明白,為什麼新官制中最大隻有三品。
“裴大人這一品、二品今後將成為超品,一般作為勳爵的等級,比如今後孤打算設立內閣來處理朝廷日常事務,而進入內閣的人將被加一些頭銜,比如文淵閣大學士,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