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多少的榮譽,多少的尊嚴,他們看得是誰能讓他們過得更好,只要衣食無憂,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是支援的。
同樣的,食不果腹的情況下。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是反對的,老百姓看現在也看未來,只要你能讓他們吃飽喝足,或是給他們指引一條走上溫飽的道路,他們就是你最忠實的擁躉,反之他們就是你最可怕的敵人。
這樣的法子,不是緬軍的將領們想出來的,而是楊猛在背後的策劃,糧食交易、轉運財物,楊家的管事們,已經與前線的緬軍將領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樣好的建議,緬軍的將領們,當然會欣然接受。
烏泰他尼的劫掠還在繼續,大城府的城牆下卻堆起了厚厚的屍骨,究竟死了多少人,沒人數的清,反正大城府城門前的許多窪地,都變成了血漿池塘。
而緬軍的將領們,則是擁有了一支將近十萬人的青壯大軍,他們與緬軍一樣,對大城府的守軍,充滿了敵意。
大城府的血肉屠場,也隨著大量難民的逃離傳到了暹羅全境,這對暹羅王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雖說來的有些晚,但各處勤王的大軍,讓暹羅從滅國的邊緣,爬了上來。
大城府死的人太多,時間有限,再拖延下去,大城府就會成為瘟疫遍佈的地方,緬軍的將領們,目光放在慢谷,而不是大城。
十幾萬青壯軍隊,已經足以攻打慢谷了,大城府的用處沒有了悲劇再次開始上演,幾十聲爆炸之後,大城府的城牆坍塌了,十萬青壯湧入大城府,結局可想而知。
身後的劫掠已經在繼續,緬軍的將領們卻開始了戰前的動員,慢谷,復仇的地方,發財的地方,不用太多的言語,已經變得瘋狂的民夫和暹羅的青壯,帶著充足的戰意,直奔慢谷而去。
時間對暹羅王來說,還是有些太倉促了,楊猛指使緬軍使用的法子,也太過歹毒了,十多萬可以面對炮火衝鋒的暹羅青壯,對慢谷的守軍來說,太過恐怖。
成軍的時間太短,沒有精銳的老兵作為中流砥柱,雖說守得是王城,但這並不能打消暹羅新軍心中的恐懼。
戰無可戰、戰之必敗,撤退成了暹羅王不得不做的抉擇,留一部分人守著王城慢谷,大多數人撤離,這是暹羅王的做法,但無論是緬軍的將領還是楊猛,都不會給暹羅王帶著大軍重整旗鼓的機會。
依舊是地道,大清的軍隊用爛了的手段,在緬泰兩國,還是新奇的事物,衝鋒與破城,雖說付出了幾萬人的損失,但慢谷城終究還是被攻破了。
再者說了,死的都是暹羅人,緬軍的將領們,也不會將這些人的死活放在心上的,他們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慢谷無數的財物。
混戰潰退,一敗塗地的暹羅王,僅帶著不足五萬的軍隊和百姓退出了王城慢谷,人口都難以保全,就別說財物了。
慢谷也是緬王的最終目標,得了楊猛的提示,緬王更在意的是英吉利,而不是暹羅,暹羅有的是時間折磨他們,對於強大的英吉利,緬王還是有些畏懼的。
暹羅王準備重整旗鼓的時候,緬軍已經在計劃著撤離了,慢谷的火光,也是暹羅人舉國一心的開始,民心可用,大部分的貴族要求開展,即使再英明的國王,也不敢阻擋這樣的大勢。
暹羅百姓齊心,那是因為害怕,暹羅高層齊心,才是因為仇恨,誰沒個三親六故,暹羅的貴族們更是如此,彭世洛、烏泰他尼、大城府、慢谷王城,許多暹羅高層的父母子嗣,就葬在那些廢墟之中,這樣的仇恨,比刺殺暹羅王要深沉的多的多。
與緬甸王城一樣,暹羅王城慢谷,很快就成了一片廢墟,暹羅人怎麼做的,緬軍只會更加殘忍歹毒,攻下了慢谷,也該到了緬軍退兵的時候了。
有了大批的金銀打前站,緬甸的高層們很快就達成了一致,防備英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