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0部分

一行人下船來”騎馬向松山堡緩緩的進發。

道路的兩邊,都有虎賁軍士兵和明軍士兵,聯合警戒。張準眼神的餘光,時不時的落在這些明軍的身上。相對內地的明軍而言,遼東明軍士兵倒是盔甲鮮明的,看起來精神面貌都還不錯。至少,他們看起來像是真正的戰鬥部隊,而不是一群拿起武器,穿起軍服,沒有紀律”沒有訓練的農民。

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明末的時候,明軍的裝備很差,其實不然。裝備是否良好,要看所屬的地域,要看朝廷是否重視。比如說,遼東的明軍,各色裝備就絕對不差。

遼東明軍的歷任主帥,固然有人上下其手,中飽私囊,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他們也不敢太過分。因為遼東一旦出事,他們肯定是殺頭抄家的下場。因此,必要的裝備武器等,配備得還是非常充足的。士兵的糧餉,也能準時的發放。

張準看到的明軍,裝備的都是飛鳥統,迅雷鏡,三眼鏡等比較先進的武器,盔甲也是清一色的齊腰甲”部分士兵甚至還有效能更加良好的罩甲。至於軍官,則是清一色的護心甲。這樣的裝備”在內地的明軍,只有少部分人配備。

好像黃得功、唐通這樣的總兵官,幾乎是一片片的魚鱗甲,將全身上下都遮蓋得嚴嚴實實的。這樣的盔甲,可以有效的防止韃子的箭鏃殺傷。問題是,在這麼炎熱的天氣裡,披戴著這樣的盔甲,的確是一件相當煎熬的事情。張準很擔心,黃得功和唐通兩個,會不會被熱得突然昏厥過去。

這樣的裝備,相對於內地的明軍而言,的確是精良太多了。依靠這麼精良的裝備,都無法打敗韃子,那完全不是裝備上的問題,而是人品的問題了。說到人品的問題,話題就扯遠了。

“請!”

“請!”

一行人互相邀請著,很快就進入了松山堡。

因為韃子的威脅,明軍在遼東的主要策略,就是廣修碉堡。只要是有需要,又有條件的地方,都毫不猶豫的豎起一個碉堡來。從孫承宗的年代開始,到熊廷弼,到袁崇煥,到後來的各個主帥,執行的都是這樣的策略。夾量的錢糧砸下去,無數大大小小的碉堡豎起來。

曾經有人統計過,在遼東,大大小小的碉堡,數量超過一萬個。這些碉堡,大的能駐紮幾千人,如松山堡、大淩河堡、塔山堡,小的只能駐紮幾百人。遍地的大大小小的碉堡,的確有效的阻礙了韃子騎兵的機動,加強了遼東前線的防禦。

但是,這些碉堡的存在,也給明軍造成了極大的耗費。碉堡是需要維修費用的,不是建完了就沒事了。碉堡是需要配備武器的,佛郎機火炮配備不了,碗口鏡、虎蹲炮之類的武器,總是要配備的吧。別看這些武器單個不是很值錢,數量多了,那也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比如說,當年修建松山堡,就至少耗費了十幾萬兩銀子,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堪堪完工。配備大炮又用了幾萬兩的銀子。此後,松山堡又屢屢的修繕,每年又得耗費不少的銀子。再說,這些銀子有一半以上要落入私人的口袋,最終落到實處的,不到一半。這樣一來,耗費就更加大了。

因為廣修碉堡的方略,還導致明國朝廷大量的財政收入被投放在這裡,以致九邊的其他地方,防務都非常的空虛。韃子越過長城南下,就是因為其他地段的明軍防務,非常羸弱,有的地方甚至如同虛設,韃子只需要輕輕一叩,就可以將大門開啟。

同時,遼東耗費了大量的錢糧,導致朝廷沒有錢賑災,結果造成了大量的難民,最終引發了陝西流寇。如果朝廷有錢賑災,就不會有流民出現。如果朝廷有錢維持驛站的運轉,李自成也不會下崗,最終加入流寇裡面。

這些事情,不是獨立的,全部都是相輔相成的。孫承宗、袁崇煥等人,因為遼東而成就個人的事業,可是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