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甲骨文和金文,我們接著看文字的演化發展。】
畫面上又出現了最開始的那些書法名篇,第一個出現的是一個石鼓。
【春秋戰國時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石鼓文筆劃雄強而凝重,結體略呈方形,風格典麗峻奇。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稱之為大篆。】
各朝的收藏家們狂喜,飛快地將石鼓畫下來,將石鼓上的文字臨摹下來。
天幕上下一個出現的是“泰山刻石”。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推出了小篆。一直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這面“泰山刻石”刻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巡狩泰山時所立,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時任廷尉的李斯笑容滿面,對著秦始皇躬身一禮。
“丞相李斯!”這可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
可是他的笑容還沒有落下,便聽到同僚的抽氣之聲。
李斯立刻看向天幕,只見評論區白色字跡一行行顯現。
評論區
“李斯真是可惜了,本來有機會成為千古名相的,可惜了……”
“李斯貪心不足,被夷三族也是他咎由自取。”
“選誰不好,非要選那個又蠢又毒的秦二世。”
“他就是被政哥慣壞了,不知道有些皇帝是沒有底線的。”
李斯雙腿一軟,嘭的一聲跪倒在地。
長公子扶蘇神色莫名,看向李斯的方向。
秦始皇沒有去看李斯,他被評論區寥寥幾句話中龐大的資訊量震驚了。
已知,秦二世又蠢又毒,李斯擁其上位,卻被夷三族。
那秦二世定然不是扶蘇,扶蘇繼承大統不必李斯擁護,他行事寬仁,便是看在李斯的功績上,也不會隨意夷三族。
很好,秦朝滅亡第一塊拼圖出現了。
講完小篆,天幕上出現的是隸書《曹全碑》。
【《曹全碑》是東漢末年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十月。它記載了東漢末年曹全鎮壓黃巾起義的事件,是研究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重要的歷史資料。】
兩漢帝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
原來我大漢也是亡於農民起義啊……
【接下來便是我們都知道的行書,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贊其“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戚近臣,並以真跡殉葬。所以,除非將來徹底開啟唐太宗的昭陵,不然我們便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了。】
李世民:這唐太宗是朕吧,一定是朕!
好訊息:自己廟號是太宗,說明自己這皇帝做得不錯。
壞訊息:昭陵,危!
手裡拿著的《蘭亭集序》一時不知該不該放下。
其他大臣還在思考要怎麼委婉的勸諫陛下,魏徵已經開口了,“陛下,天幕之言可為後事之鑑。”
陪葬那麼多有什麼用,陵墓修的再好又有什麼用,都抵不過時間的流逝,只會吸引盜墓賊前赴後繼。
李世民:“……”
扎心了,老鐵!
【接下來這篇書法名為《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創作的行書作品,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安史之亂前的古人,包括顏真卿都有些不解,只因這篇文稿隨心所欲,圈點塗改隨處可見,字跡從行書到草書,墨跡也有深有淺,與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蘭亭集序》形成鮮明對比。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