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再度吵嚷一片。
“你們休要得寸進尺,長公主入主東宮是萬萬不能的。”
“什麼叫得寸進尺?長公主暫入東宮,是事急從權,乾禮法何事?將來立儲了,再搬出來不就是了,何至於如此動怒?”
“長公主一介女流……”
“休要拿女郎說事,你們都不是娘生娘養?敢問滿朝上下,哪個男兒有長公主濟世胸襟?有長公主的賢德名聲?你們怎麼不說長公主賢名於外,德傳天下?長公主有賢德名聲,因何不能暫入東宮攝政監國?”
“東宮是為了預設儲君,培養太子,東宮的屬臣,輔佐的也是儲君,長公主入主中宮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南興帝轉頭看向了堂下的長公主:“長公主意下如何?”
朝臣們震驚不已,陛下竟真有此心。
姜扶光走到堂下:“臣以為,此舉不妥,東宮是為了儲君設立,臣萬不敢逾越禮法,乃至祖制。”
柳大夫一行人,頓覺長公主還算懂事,把到了嘴邊準備懟人的話,也嚥了下去。
只不過,他們放心太早,緊接著,就聽到長公主話鋒一轉:“但溫大人方才所言,也不無道理,東宮設立之初,除了預設儲君,同時也在一些特殊時候,擔綱起監國重任,值此朝局紛亂之際,諸事龐雜,臣一人之力,實有不逮之處,便請陛下恩准,重啟東宮,允東宮屬臣輔佐政務。”
柳大夫張了張嘴想要駁回去,可話到了嘴邊,竟覺得長公主此言,好像也挺有道理。
東宮的責任,除了培養太子,也是在皇帝出巡、生病、政變時,承擔起朝廷的運作。
長公主此番監國,由東宮屬臣輔佐,這沒毛病啊!
東宮屬臣,包括三公三少在內,雖然都掛著虛職,在朝中並無實權,可都是朝中元老,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名望極高,在朝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問題是,長公主到底一介女流,人不進東宮,卻把手伸進了東宮,看似合情合理,但這何嘗不是在攬權?
柳大夫眼皮直跳,尋思著要怎麼反駁,一旁的黃景州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臣附議。”
柳大夫斜眼看他,簡直一言難盡。
支援長公主的大臣們,紛紛站出來附議。
顧相等人依舊保持中立,反對的大臣,除了滿口一個不妥,也說不出不妥的所以然。
眼下承安侯的案子,還在三司會審階段,皇后娘娘也去了水月庵,安王殿下閉府不出,支援立嫡的大臣,便是負隅頑抗,也是胳臂擰不過大腿。
這是立嫡派與長公主一派爭鬥之後的結果,由不得中立派摻合其中。
這件事就這樣定下了。
散朝之後,溫亦謙走過來問:“長公主為何不入東宮,眼下陛下命您監國,入主東宮,當以東宮屬臣輔佐國政為上。”
“以昌郡王為首,支援立嫡的大臣不會同意。”姜扶光本身也不想入東宮,“本身也於禮不合,且容易落人口實,監國之初,當以穩妥為上,不宜太過冒進,不然會適得其反,這段時間,你們也當謹慎行事。”
她若入主東宮,立嫡派的大臣定不會善罷甘休,整天在朝中上竄下跳,不思輔政,若朝政出了問題,仍是她監國不力的過錯。
進一步,作繭自縛。
退一步,格局大開。
溫亦謙等人仍有不甘,也只好點頭。
姜扶光道:“以後凡朝會日,孤在太極殿偏殿處理政務,與大臣商議朝事,其餘時間,皆在長公主府內,一切照舊。”
隨後,姜扶光在太極殿偏殿,召見了一些在職的東宮屬臣,分派輔佐任務,忙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