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拍《京城人在紐約》的時候,林子軒他們是一路摸索過來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後來發現應該和美國當地的影視公司合作。
雖然需要付錢給對方,可做事就簡單多了,還能節省時間。
再說了,拍電影和拍電視劇有很大不同,需要更大的場面,要和洛杉磯當地的部門打交道,這些事情由美國的影視公司出面會更為順利。
當然,以好夢公司的實力還沒機會和好萊塢的大公司合作,人家看不上他們。
科瑞亞所在的公司只是洛杉磯無數電影公司中的一個,規模一般,是熟人介紹來的。
這人本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製片人,已經給劇組安排了住處,明天會帶人看外景,這就是地頭蛇的作用,物有所值。
林子軒和美國的影視公司合作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不見不散》能在北美地區發行,把版權賣出去,收回點投資。
一部電影光靠國內那點票房說實在的賺不到多少錢,尤其是在票房這麼低迷的情況下。
國產電影在國內票房分賬的方式是製片方拿百分之三十五,華影公司拿百分之六十五。
想要賺錢,還是要走全球化的路子,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光是出售歐洲市場的版權就收回了成本,還賺了不少。
張億謀花300萬美金拍攝《活著》,人家根本不在乎國內的票房,只要海外版權賣得好就行了,只是國內的絕大多數電影根本走不出國門。
林子軒倒沒有幻想著《不見不散》的海外版權能賣出多少錢,那不現實。
這只是一次嘗試,他想知道這條路該怎麼走,有什麼條件和流程,以後拍片子就要朝著這個目標靠攏,也就是全球化市場。
科瑞亞是第一次和華國的電影攝製組合作,他更多的是抱著好奇的態度。
好萊塢的大電影公司紛紛進軍華國的電影市場並不是什麼秘密,他們這種小公司也想有所作為,這次接待《不見不散》的劇組同樣是一次嘗試。
林子軒想讓電影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則想著進入華國市場。
科瑞亞不知道馮曉剛是誰,對這個劇組還需要觀察,大家才剛剛接觸。
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馮曉剛看了美國同行選擇的外景地,表示很不滿意,或許是來之前沒有交流好,也可能是美國人誤解了。
拍攝《京城人在紐約》的時候,紐約的高樓大廈給馮曉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以為美國的大城市應該都一個模樣。
只是洛杉磯屬於美國西部,紐約是美國東部,兩地的差距不小。
“我怎麼知道洛杉磯是這個模樣,沒什麼高樓,都是大空場,太平坦了,沒有起伏,弄的給農村似的,好多設想的鏡頭都沒法拍啊。”馮曉剛抱怨道。
隨後,馮曉剛就跑去舊金山看外景了。
舊金山的環境倒是和紐約相似,都是些老房子,上坡下坡很多,拍起來效果不錯。
只是這樣一來,他們在洛杉磯的前期準備就要泡湯了,再說這是一個發生在洛杉磯的故事,搬到舊金山總有點彆扭。
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回洛杉磯拍攝。
接下來是葛尤的問題,洛杉磯日光充足,非常炎熱,為了和劇中人物接近,葛尤準備在拍攝前曬日光浴,讓自己的面板變黑一點,是那種更健康的顏色。
誰知道在他們抵達洛杉磯後,一直都是陰雲密佈的天氣,葛尤想要曬黑都沒有機會。
在給葛尤做造型的時候,又出了問題,葛尤的這個形象和京城的環境很搭調,可走在洛杉磯街頭就有點不那麼協調了。
他扮演的是一個在洛杉磯混跡多年,個性很灑脫的角色。
“要不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