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8部分

馬,整備船隻,以備渡江與東吳水戰。”

曹操聽了,微微頷首,心裡亦有此意,不過卻有幾分顧慮,又是問道。

“可東吳人馬素來善於水戰,孤之雄師,雖名震天下,但卻多於陸地作戰。若在長江與吳兵作戰,只怕難以取好。”

賈詡聽聞,神色一沉,躊躇一陣便是說道。

“主公不必多慮。荊州乃江南之地,時年劉景升常與江東作戰。荊州必有不少善於水戰之將。主公可以威德相召,彼必蜂擁來投,即時主公便在江上操練兵馬,待以時日,再一舉破之。”

曹操聞言大喜,遂依賈詡之言,先撤軍而往荊州。只留下張頜統領一萬精兵,把守渡口,以備日後與東吳開戰,以作呼應。

旬日後,曹操趕至荊州,安民已定,釋之俘虜,其餘眾官,各有封賞。曹操又派人於各郡傳令,徵集擅於水戰之將,不少荊州將士紛紛相投。曹操大喜,各做封賞,待整軍完畢,又從中原各郡調來兵馬,計點馬步水軍共十六萬餘,詐稱二十萬,水陸並進,船騎雙行,沿江而來,西連荊、峽、東接蘄、黃、賽柵聯絡百餘里。曹操兵威大震,就在長江岸上操練兵馬,大有鯨吞天下之勢。

東吳細作打探回報,江東大驚。時年,東吳大都督周瑜自刎,曹操欲以王侯禮祭葬之。喪事正舉,孫權聽得周瑜逝世,慟哭不絕。江東諸臣,無不痛心疾首。周瑜可謂是東吳之頂梁支柱,如今人亡,如若柱斷,東吳社稷岌岌可危。周瑜之妻小喬,遣人送來周瑜遺囑。孫權聞之,面色一變,急拆信而觀之。

信中如此寫道。

“瑜幸蒙孫氏知遇之恩,望能效死而報之。先主孫伯符,乃瑜之義兄,曾立誓言,安國而平天下,誅除亂世諸雄,以定江山。先主慘死曹操之手。瑜痛恨在心,切在復仇。卻見江東不穩,先主遺囑,教瑜以扶吳王。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魯子敬臨危受命

瑜焉敢不從,數年兢兢業業,不敢疏忽錯失。吳王乃人中之龍,數年之餘,江東繁盛以往。當今魏唐聯盟,吳若自保,唯有聯合劉備,先瓦強魏之勢,再剷除西唐,待蓄以大勢,以除蜀漢,方能一統江山,克成帝業。

故與蜀聯盟,實乃勢在必行,瑜方而竭力撮之。眼下我國出征在即,此戰事關乎天下大業,只可勝而不可敗。若能勝之,我江東兒郎長驅直入,直搗黃龍,殺入中原,剷除曹氏爪牙,盡得曹氏根基,再而轉戰荊州,合蜀、吳兩國之力,以瓦解曹操之勢,大業可濟也。倘若氣運不濟,戰敗而歸,即時東吳兵力空虛,江東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時也。瑜受吳侯之命,為三軍之首,東吳之大都督,當應捨生忘死而戰。此去若勝,瑜存之,若敗,瑜亡也。

此非瑜不欲盡忠報國,實奈天命至此。倘若瑜亡,諸臣當以合力,善事吳王,共成大業。曹操兵馬不熟水戰,必將取荊州之士,操練兵士。吳王當聚合眾臣,圖謀光復之計。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

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果若瑜愚志未展,微軀已殞,吳王不必痛心,只亦時也,命也。今天下大亂,四國分爭,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陸遜雖少,卻是百里之才,可為相輔,任為副都督,與魯肅共理軍國大事。呂蒙智勇雙全,心思縝密,我東吳將者,唯獨此子最善用兵,瑜亦不如也。可為帥才。甘寧、淩統等將,皆是勇冠三軍之將,衝鋒陷陣,行兵打戰,自是無慮。若曹魏臨江,岌岌可危時,吳王不可亂以方寸。據江而戰,合以江東俊傑之力,何須俱之曹賊?張昭、顧雍等士,乃有治國明相之才。內政之事,吳王當應遵從,無論大小之事可與之商議。至於改革立新,當乃諸葛瑾之任也。此戰不知勝負,生死不明,瑜已